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八八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

    那還愁什麼?

    這不關鍵是沒這個能力嗎?

    第二個,想辦法為大工業保駕護航。

    以暴力機關,來對任何阻礙工業盈利的力量,碾碎。

    這個,也夠嗆。

    因為,照著正常路線,肯定是先輕後重。

    大順這情況,你搞輕工業,那肯定就是與民爭利。

    與民爭利。

    這四個字,其妙無窮。

    關鍵就在“民”,到底是啥玩意兒,誰是民。

    當初,桑弘羊和賢良文學辯論的時候,就扯過這個與民爭利的問題。

    賢良文學說,中央要啥的鑄幣權啊?不如把鑄幣權交給自由市場,交給地方豪強。這玩意兒有啥難度嗎?誰還不會鑄錢啊?你這樣,鑄幣交給市場,這不就好了嗎?

    中央要鑄幣權,那就是與民爭利。

    賢良文學說,中央要啥鹽鐵專營啊?不如把鹽鐵這些玩意兒,交給地方豪強。

    中央要鹽鐵,那就是與民爭利。

    顯然,這裡與民爭利的“民”,那一般人理解的“民”,肯定就不是一回事。

    但大順不一樣。

    比如說,大順在松蘇,依靠印度的棉紗,搞紡織大企業。

    那肯定會把湖北的紡織業衝死。

    而湖北那些幹紡織的,也就是靠著湖北本地的市場、靠著川鹽入楚的契機,老孃們兒紡點紗線、織點棉布,掙幾個稀飯錢、買點鹽、換點錢交貨幣稅、給姑娘買個紅頭繩。

    那你說這是不是民?是不是與民爭利?

    你固然說,這些人,生產力落後,是要被歷史的滾滾車輪碾過去的。

    但問題是,他們是人。是有自我意識的,是知道“死則舉大名耳”的。

    他們面對歷史車輪的時候,不是自覺地在那一琢磨:哎呀,我不進步啊,那我活該被歷史車輪碾死。於是閉目待死,等著車輪碾過的時候,還要大笑三聲“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不是的。

    他們會當場念上幾句詩,然後會就近上了大別山。

    那你大順的這些大工業巨頭,能不能解決上千萬人的就業啊?

    肯定不能啊。

    能的話,事情倒是簡單了。

    劉玉搞改革,無非廢了個運河、把貿易中心從廣州弄到了松蘇。

    而已。

    這就導致了二三十年間,大順連綿不斷的起義、反抗。

    斷斷續續地鎮壓了三十年,才堪堪穩住。

    青州軍打完了西域重整、分散之後,除了一部分做了海軍陸戰隊的底子在海外打仗、一部分在西南改土歸流。

    剩下的,基本上都在忙著剿滅運河沿岸、揚州鹽工、五嶺腳伕的起義、反抗。

    你資產階級壓得住嗎?你的力量從哪來啊?

    法革扛得住,能以巴黎幹爆法蘭西,以法蘭西幹爆歐羅巴,靠的是誰的力量啊?

    靠的是農民。

    人家農民是跟著你資產階級走的嗎?不是啊,是你們資產階級用亡靈召喚術,把格拉古和凱撒召喚出來了,人家是在跟著格拉古和凱撒走。

    你把這些上古英靈卡的皮一扔,換上了基左等輩,農民認得你是誰啊?你資產階級是個戟拔矛啊,人家農民跟你走?

    在大順,沒有上億小農的支持,你在一個農民國家,哪來的力量壓得住一切反抗呢?

    假如你都有力量壓得住這等規模的小農和手工業破產、農村全面凋敝和鄉村劣紳化導致的反抗,那你還脫褲子放屁幹啥,直接走第一條路啊,把資本集中起來、指揮起來,奔向新世界的幾十億畝土地多好。

    至於第三個,就是老馬說的拿三玩的那一套:

    騙也好、忽悠也好、用刺刀逼著也是個辦法。

    總之,讓資本,往基建、重工、礦產、灌既、運河等方向上跑。

    如果,能以高超的金融詐術,玩出來聖西門主義皮之下的信貸銀行,用信貸銀行來當這個指揮棒,那當然最好。

    若沒這等本事,那就靠刺刀嘛。

    劉玉和老皇帝給大順打的底子還是很好的,外部既有廣闊市場,也有商業霸權,還有印度的爪哇這兩個絕佳的原材料產地,又有扶桑和南大洋即將挖掘的海量金銀。

    靠對外貿易,發展輕工。

    靠刺刀、強制贖買、本金工業債券化,逼著鄉紳的錢流向國內基建。

    把基建搞起來,很多問題就好說了。

    因為,基建,尤其是蒸汽時代的基建,意味著水泥、煤礦、鐵礦、冶煉、金屬加工、蒸汽機、造船業、機械加工等等諸多產業的發展。

    固然說,其實李欗的想法吧,依舊還是“守舊”。

    他這潛意識裡,就覺得工商業根本無法容納這麼多的人。覺得留下一億人的農業人口,剩下兩三億人從事工商業,怎麼可能啊?

    所以,他以這種“守舊”的潛意識,認為最終的解決方桉,還是移民遷徙。

    只不過,他的思路是聖西門主義的思路:想辦法,為資本家創造條件,“引誘”他們,把資本投入到墾殖等“對社會有利”的行業中去。

    最終的目的,還是等著基建完成,讓資本圈地墾荒,拉人頭過去幹活,最終靠海外、東北、西域的幾十億畝“有商業價值”的土地,把人遷過去。

    好比說。

    此時沒有基建、運輸條件不行。

    黑龍江畔的黑土地,一文不值。資本瞅都不會瞅一眼。

    但要是鐵路修通、或者說火輪船不看老天爺臉色直接能從海參崴到蘇北,那麼黑龍江畔的黑土地,將大有商業價值。

    你現在跑尹犁七河去種地,糧食棉花倒是都能種出來,但你運不出來、運不到人口密集區,你那叫“商品糧”、“商品棉”嗎?連商品都不是,完不成剩餘價值裡很關鍵的“在流通中得以實現”的過程,你流通不了,賺不到剩餘價值,哪個資本跑那去墾荒遷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