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八八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

    所以說,李欗覺得,劉玉在扶桑,玩的就是類似於後世的“龐氏騙局”。

    一通忽悠,拿著泡沫在那吹,吹來一堆的資本,跑去移民、解決黃河河道遷民的問題。

    眼看五年後泡沫要炸的時候,劉玉“賭贏了”,居然真的在扶桑找到了大金礦。

    於是泡沫便沒炸。

    那李欗覺得,這一套東西,自己完全可以學嘛。

    你興國公吹得泡沫,我便吹不得?

    二十年後,把大基建搞成了,泡沫要炸的時候、要還本金的時候,基建已經建成,運輸條件改善,東北、西域、南洋、扶桑,那些土地隨隨便便一賣,不就把本金還了?

    好比說,現在黑龍江畔的土地,不值錢。因為東西運不出來,自耕農可能喜歡,但中原自耕農才不肯去、而破產農希望階級躍遷當自耕農的又去不起;而去的起的資本,又看不上,覺得無利可圖。

    二十年後,鐵路修到黑龍江畔。到時候要還本金了,真就沒本金了、還不起了,那一兩銀子的本金給你黑龍江的十畝地,你接受嗎?

    再說了,到時候還有這等好事?把這十畝地賣了,還你一兩銀子的本金不就得了?

    現在大順不是沒資源。

    松遼分水嶺以北、尹犁河谷、澳洲、北美,這些土地,都是國有土地。

    但現在的問題是,基建不行、物流不暢、運輸成本太高,這些國有土地,一文不值。

    你說這些地都是好地,非要二畝換一畝,非要和地主換。地主得尋思尋思,地你能給我,那佃戶你能給我啊?佃戶給不了,那國內的糧食市場你能給我平移過去嗎?你只能給我地,有個卵用?

    我這一畝地,以及這一畝地背後的社會條件、物質基礎、人口市場這些東西,你給不了我,那二畝地如何能和我這背後牽扯到社會關係的一畝地能比?

    再說了,老子花錢把佃戶移民到扶桑了,準備給我當農奴。人家一看,臥槽,沃土千里,人家有病啊非得當農奴?不會跑路嗎?

    羅剎的農奴制那麼嚴苛,一群農奴跑到頓河成了哥薩克。到了扶桑,那不是跑的更歡?

    孔子那時候苛政勐於虎,最起碼還有個老虎。

    扶桑有老虎嗎?

    最多也就有點美洲獅,那不過就是個貓而已。

    苛政勐於虎,可能還得琢磨琢磨,是找苛政,還是找虎。

    苛政勐於貓,誰不去找貓?

    咋的,你還能出個《扶桑圈地逃奴法》啊,倒退回奴隸制?你派兵去抓逃奴?

    再說了,就算你出了《扶桑圈地逃奴法》,那我弄一堆奴隸在那種啥啊?東海岸能種菸草甘蔗棉花,賣給歐洲換錢,賺到剩餘價值。我弄一堆奴隸,種糧食玩兒?

    我有怪癖,就愛糧食,就喜歡看糧食堆成堆?

    愛和用,你得分清這個概念吧。

    賣又賣不成,我多少年才能把遷徙佃戶的船票錢,給賺回來?那合著我出船票,在這給佃戶做慈善呢?

    那我和船主說,我說我沒錢,沒金銀,但是我有糧食。不行你回去的時候,拉兩袋子糧食抵賬吧。

    船主有病啊,跨越太平洋幾萬裡風雨,拉兩袋子糧食回來?人家去拉點智利硝石、銅塊、檀香木、毛皮什麼的回程不好嗎?

    所以說,扶桑幾十億畝的土地,不值錢。

    至少,現在不值錢。

    大順說,我其實有國有資產。你看,我在扶桑、東北、西域,有好多好多的土地,這不都是資本?

    但是,如老馬所言:

    【一個黑人,在特定的條件下,他是奴隸,沒有這個特定的條件,他就不是奴隸。】

    【一臺紡車,在特定的條件下,它是資本。沒有這個特定的條件,它就是個紡車,它不是資本。】

    資本,是種社會關係。

    你這土地現在只是土地,要變成資本,還缺點關鍵的“特定的條件”。

    沒有這種“條件”,黑人就只是黑人而不是奴隸、紡車就只是紡車而不是資本、土地也就只是土地不是可以變現的國有資產。

    所以,大順朝廷現在只有土地,真有幾十億畝的土地。

    但,大順現在還欠缺一樣東西,一種讓扶桑東北西域的土地,成為可變現的資產的“條件”。

    而李欗認為,這個條件的關鍵,在於“基建、物流、運輸、交通工具”。

    技術,大順有。有畝產百五十斤的、絕對有剩餘價值可以壓榨的農業技術。

    需求,大順也有。外部市場、內部變革、工商發展、農作物原材料的需求在不斷擴大。

    人,更不缺。只要解決了運輸成本、當然包括運人成本,扶桑那等好地方,潤去三五千萬都沒問題。

    缺的嘛,就是一個如何解決“運輸成本”的問題。使得萬里海疆、松遼分水嶺、西域荒漠,不再過度地增加運輸成本。

    只要把這個條件解決了,之前忽悠、強制的那點本金,算個屁啊?將來不是隨便還。

    所以,只要把注,壓在鐵路真的能成為不用水的大運河、壓在火輪船將來往復扶桑只要三兩個月不看老天爺臉色一年跑五六趟上。

    你說現在跨越個太平洋,費那勁兒,還得看老天爺臉色,還得看洋流、風向、風暴這些東西。將來要是不看老天爺臉色,一年跑五六趟,運人運糧食運絲綢運棉花,那不都有利可圖了?

    豪賭一場,二十年後掀骰盅,就賭在基建物流運輸交通工具產業上,也即……重工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