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950章 夢魘

    而現在大順漸漸走出了背景板,也就將一直沒有分出勝負的自由貿易還是重商主義、理性還是宗教、加強君主權力還是繼續削弱君主權力的爭端,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這一次大順西洋貿易公司的貨船直航歐洲,對那些反對者來說,應該說,就是一場夢魘。

    既是自身的夢魘。

    也是英國的夢魘。

    越真實、越近、越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這種夢魘也就越發可怕。

    所謂自身的夢魘,是此時英國很多人對中國的一種很特殊的情緒。

    這個情緒,很難說清楚。

    不是簡單的商品衝擊。

    可以用此時已經死掉的一個人做例子,來理解此時英國一些人的心態。

    比如寫《魯賓遜漂流記》的笛福。

    這裡面,有一個類似於“門前兩棵樹、一課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來分析作者為什麼這麼寫的段子。

    就是笛福在他的各種小說裡,總會提到各種“陶罐”。

    意識流文學的女性代表人物、寫過《達洛維夫人》的伍爾夫,曾經評價說:他反覆將一個普通的陶罐,置於讀者的關注中,讓我們透過這個陶罐看到了遙遠的荒島,和人類的靈魂深處……

    但實際上,為啥笛福老喜歡寫陶罐、諷刺瓷器呢?真的是為了讓讀者看到人類的靈魂深處嗎?

    不,其實,因為笛福在寫小說之前,和朋友開了家陶器廠。

    然後,那幾年中國瓷大量進入英國,他這個陶器廠就……

    所以笛福這輩子都在狂噴中國瓷器,狂噴中國。

    但凡他的小說,必有一段諸如“中國的技術其實很差,只不過因為他們的土好”、“瓷和茶就是吸血鬼”、“英國愚蠢的老百姓對中國那些傻里傻氣微不足道的廢物趨之若鶩”之類的話。

    要不是就是描寫中國人傻呵呵地用燒陶瓷的方法燒製房子之類的奇葩想象。

    當然笛福死的早點,他死之前,大順可能還在沉睡,被動當了波吸血鬼。

    受衝擊的產業,也限於英國的陶器業之類,不夠太全面。

    但這一次大順西洋貿易公司的貨船直接開到了阿姆斯特丹,聲勢浩大的拍賣會連續上報紙的頭條,這可就不只是幹陶器廠的受到衝擊了。

    如果只是這樣,這隻叫衝擊,還算不夢魘。

    而夢魘,指的是大部分這些受衝擊的產業從業者,利益相關人群,都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

    包括笛福在內,他們都有一個近乎一致的觀點:

    中國不是一個奉行自由貿易的國家,所以導致我們的呢絨、陶器、羊毛等,無法在中國大規模銷售。

    而貿易,是普世性的、神聖性的,我們的貨在歐洲這麼好賣,卻偏偏只能在中國用白銀買貨,肯定是中國不搞自由貿易的原因。

    這才是他們夢魘的根源。

    他們認為,一定是中國的貿易政策,導致了他們的呢絨、陶罐、羊毛等優勢商品,無法在中國賣出。

    這種自信,源於他們的羊毛呢絨在歐洲無往不利。

    但在中國卻遇到了只能花白銀買貨的、讓他們無法理解的情況。

    新教徒很難理解【因為我們不行,所以我們不行】這個邏輯。

    而是天然地認為我們很行,如果我們不行,一定是對面出了問題。

    新教徒是不能不行的,因為他們是神選之人,神不選廢物,所以必須行。

    他們在之前的對歐貿易中,他們自己賦予了自由貿易神聖性。

    甚至已經成為一種他們信仰的、普便適用的神性。

    而大順的西洋貿易公司這一次來到阿姆斯特丹,實則是逼著他們在“信仰”和“現實”之間,做出抉擇。

    這才是夢魘的真正含義。

    要只是行業受到衝擊,那不叫夢魘,那頂多是現實問題,不涉及到精神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