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聰明人

事實上,楊巡自己都沒想到進兵會如此順利,自打在汲郡渡過黃河之後,沿途官軍無不是望風而降,包括關東要隘虎牢關這個要地,甚至貯藏了上千萬司軍糧的洛口大倉也是如此,守軍直接投誠獻糧,足夠叛軍用上好幾年。

東都出兵平叛,又被楊巡的兩個兄弟楊善才和楊熙輕鬆擊敗,繳獲了上萬套甲冑和數千戰馬,這也極大的緩解了叛軍隊伍武器軍械步卒的燃眉之急。

最讓他得意的還是民眾對於他的擁戴,皇帝慕容英肆意揮霍國力,橫徵暴斂,修洛陽城,修運河,東征高句麗...這一座座大山壓在百姓頭上,已經讓整個大燕朝廷處於崩潰的邊緣了。

早就期待改變現狀的百姓民眾爭相依附叛軍,從黎陽起兵開始,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百姓投奔叛軍。

楊巡也是個會收買人心的,在攻下一地,必然會開倉放糧,搞得叛軍募兵的地方比洛陽南北市都熱鬧些。

僅僅半月的時間,到了七月十八日,叛軍的規模已經超過七萬了,並且還在快速膨脹。

軍隊有了,武器甲冑和戰馬輜重也有了,背靠洛口倉的軍糧足夠吃上幾年,對於叛軍來說,彷彿東都指日可下。

雖然他們剛剛攻城受挫,損失了數百人,數十架新打造還帶著樹皮的梯子全部損毀。

但無論是楊巡兄弟還是叛軍大部,都認為他們受挫的原因是攻城器械不足,洛陽早晚會被他們攻下。

當然,總有例外,還是有人保持著清醒的姿態。

叛軍大營外,一箇中年文士眺望著這座百萬人歷時一年才修建完成的雄城充滿了憂慮。

“城樓二十二座,城牆高四丈五尺,厚達三丈,比起西京長安,高出九尺,厚過七尺,護城河寬兩丈,深一丈五,連接洛水,城中有含嘉倉,糧草充足...這樣的堅城,想要正面強攻,難啊...”

望著雄城嘴裡喃喃道,還在思考破城之法的中年文士模名叫楊邃,是楊巡的堂弟,也是他的軍師謀主。

自幼熟讀經史兵法,通曉韜略。伯父楊素稱其有王佐之才,三公之器。

楊巡起兵之後,他是從關中老家弘農郡華陰縣趕來投奔,一同來的還有數十個楊家子弟,以及招募的數百遊俠。

其實他並不看好楊巡這次反燕,很難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