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268章 辯論

蔡邕立馬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商人本就奸猾,以之為官,與引狼入室何異?”

於是乎劉辯舊事重提:“如此,軍資從何而來?”

然而劉辯的說法正中蔡邕下懷,蔡邕甚至還有閒心整理了一下鬍鬚,隨後才說道:“書戒猾夏,易伐鬼方,聖王伐無道、討殊類。然時有同異,形勢不一,以前的策略,與今日不可以等同。”

“況且以武帝的遠略,有著文景兩代的儲蓄,使鹽鐵之策用天下之豐饒,徵辟四方,使得萬方臣服。然如此豐功偉績,數十年間,官民俱匱。”

“今之外敵,雖無匈奴之盛、大宛之遠,然羌人多年之患,北方匈奴已去而鮮卑復起,一味用兵,今之儲備比之當時又如何?”

劉辯聽完,哪裡不知,蔡邕的這一套說法明明可以在先前拿來反駁蔡琰,卻非要等自己開口,必是出自本心的想要止戰。

這時候,蔡琰反應過來,補充說:“阿父所言不然,以商人充任均輸官僅此一回,往後自是德才兼備者為先。”

蔡琰大約是覺得自己先前猶豫了,末了不忘放個地圖炮:“且均輸官自有刺史二千石作為監督,如其不能勝任,自當如汝南事,有長吏為民伸張,亦能警醒惡人。”

到這時,蔡邕見劉辯與蔡琰倆人一唱一和。

心中不免高興,還有一點點說不清的複雜情緒,沒繼續在前面的問題上糾纏,而是直接攻擊起了吏治“小吏貪鄙者眾,往往為利所驅,長吏不乏無能之輩,容易被小吏矇蔽”

“算賦以錢計,尚有定數,以特產實物計,該以何價為準方不至於苛待百姓?”

歸根結底,他們並非是為了斷個輸贏。

然後說著說著,雙方不可避免地偏題了。

當然,這也是正常現象。

辯論哪有不偏題的,便是鹽鐵之議,不也從一開始的討論發展到後來的人身攻擊了嗎。

也就是蔡邕和蔡琰是親父女,此番也只是模擬,連聖人的言論都引用的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