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衡陽

 賀一龍部現在有兩個旅是正規人民軍,還有兩個旅是經過新兵訓練的新兵旅,四千多人的擺樣子“流賊”,共計三萬人,在政委的帶領下,新兵旅開始政治思想教育考核,那四千樣子兵開始進入新兵訓練,另外兩個正規旅以營連為單位駐守各縣和道路隘口。 

 一個月後,兩個新兵旅絕大多數通過了考核,也正式成軍,剩下四千多新兵按照兩個團編制進行新兵訓練,這樣賀一龍部的機動兵力達到了兩個多旅,賀一龍部留下一個半旅駐守贛州,另外兩個半旅於十月二十八日向西面的郴州發起進攻,只用了半天就攻佔郴州,十月三十日,賀一龍部和已經攻佔衡陽的陳奇瑜部在兩地交界處會師,贛州打通了和廣西的地面聯繫,和交趾省大後方連成了一片,賀一龍也見到了戰區司令陳奇瑜,交趾山地師長秦邦屏,人民軍總部發電命令後面的具體行動都由陳奇瑜負責指揮。 

 十一月初,廣西的工作團陸陸續續進入了贛州、郴州、衡陽,開始了基層建設,轟轟烈烈的發動百姓平均地權,打擊地主豪強,先初步建立起公平的社會制度。 

 陳奇瑜把指揮部設在了衡陽,因為下一步的行動要以衡陽為前進基地,另外李天要求他辦兩件事,一是處理好衡王府的財產,另一個是找到一個叫王夫之的年輕人,找到後儘快把他送到臺北講武堂來。 

 李天在年初賀一龍部進南京的時候就讓華記尋找過王夫之,但是當時他並沒有在南京。現在人民軍已經到了他的家鄉了,應該可以找得到。 

 李天要找到王夫之現在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年輕人,家在衡山雁南峰下,是一個將來能讓華夏的思想體系提升並且集大成的大拿,是一個用思想改變世界的人!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農,號姜齋,晚年隱居石船山,故後人稱之為“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明遺民。“武夷先生”王朝聘之子。中國明清之際思想家、學者、詩人、詞人,“四大啟蒙思想家”之一。 

 王夫之四歲時入家塾,七歲時通讀十三經,後又學五經經義和詩文,王夫之十四歲中秀才,後又學詩,並自創詩歌。崇禎十五年(1642年),赴武昌鄉試,中舉。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軍趕走李自成,攻佔京城。王夫之聽到驚天國變,寫成《悲憤詩》,舉起“反清復明”的旗幟,挺身戰鬥。後奔波於湖北、湖南之間,企圖調停何騰蛟與堵胤錫矛盾,無果,退回到故鄉衡陽,與“匡社”管嗣裘等在衡陽舉兵起義。永曆元年(1647年),投桂王,抗清未果。返衡陽,隱姓埋名。清康熙三年(1664年),寫成《永曆實錄》。康熙十四年(1675年),遷居石船山。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王夫之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葬於大樂山高節裡。 

 王夫之是中國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哲學體系的核心和基礎是本體論。王夫之認為天地萬物的生成皆由本體生化,由本體之生生而日新。王夫之哲學體現了宇宙論、本體論與人生論三論觀的統一,特別是以本體論為人生論的價值來源和終極根據,此學說對當下社會意識形態和人性的向善具有積極意義。其著有《周易外傳》《張子正蒙注》《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老子衍》《莊子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