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破奴 作品

第113章 支持左公

 上回說到,韓林發行龍洋,引起清政府不滿。韓林答應戰爭賠款使用龍洋,可免除一成。 

 幾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就這麼被韓林隨口送出去,朝廷當然高興,再也沒提出意見。 

 唯一不滿意的便是兩河境內的舊官僚,舊衙役,他們以前的俸祿微薄,靠得只能是壓榨百姓。如今韓林連這些都給他們斷了,自然人人不服。 

 韓林告知曾紀瑞、關平,有鬧事的正好趁機清理出衙門,重新在優秀工人農民中招收公務員、辦事員。為建設現代政府做好準備。有持械反抗的允許使用武力鎮壓。 

 這個年代,任何政策的實施都會得罪一批人的利益,光靠講道理那是講不通這批人的。 

 轄區內的事情韓林向來說一不二,可《廊坊合約》規定的韓林有權在全國其他城市辦理銀行、開設報館就顯得困難重重。 

 沒有了林軍武力做後盾,銀行辦的也沒有底氣。韓林也不著急,銀行的開展只在轄區附近的城市展開。重點是太原、北京、南京、杭州。 

 不要怕有摩擦,有了摩擦就有了開戰的理由,短期內韓林不打算有大規模軍事行動,各軍自己控制擴張速度。 

 韓林則考慮著最近的歷史大事件,新疆阿古柏叛軍猖獗,英俄勢力介入,俄軍攻佔伊利。東南臺灣、福建被日本騷擾侵略,同治帝駕崩。 

 以李鴻章為首的淮系集團藉口"海防"重要,主張"暫棄關外,專清關內",把"塞防"軍費集中於海軍建設上,即不惜放棄新疆而全力經營由他控制的海軍建設。 

 左宗棠則力排眾議,主張海防、塞防並重,並要求立即出兵新疆收復失地。 

 韓林心想,如今的時空裡,因為自己的操作成功引起了列強的敵視。早就對清帝國虎視眈眈的外國加緊了侵略的步伐。 

 各種歷史事件不一定會按部就班的來臨,甚至有的會加快節奏。與其等待圍剿,不如主動出擊。 

 朝廷裡的海防、塞防之爭,韓林積極在主辦的京報支持左宗棠。有一期的標題就是《中華雖大,卻無一寸多餘之地》,駁斥李鴻章只注重建設北洋水師,強調新疆西藏對中華、對中華民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