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36章 徐州起兵戈


  張闓將曹嵩滿門老小殺了個乾乾淨淨,連廟裡的僧人也都沒有放過,搶到財物後一把火燒了寺廟,帶著五百人馬逃往了淮南。

  當初應劭來接曹嵩一家時多少也算帶了些人馬,有死裡逃生的軍士回到東郡後,將事情一五一十地稟告了曹操。

  驟然聽說這等噩耗,就算曹操心如鐵石,也在痛哭失聲後倒地昏厥。

  身邊的幕僚們急忙讓軍醫前來救治,曹操清醒之後咬牙切齒道:“陶謙竟敢縱兵殺吾父及全家,此仇此恨不共戴天!傳吾將令,大軍即日開拔,定要洗盪徐州,為我父報仇雪恨!”

  於是他留下荀彧和程昱兩人及三萬兵馬守衛鄄城、範縣、東阿三縣,其他所有兵馬全部殺奔徐州而去!

  他讓夏侯惇、于禁、典韋三人為先鋒,下令道:“只要一路上攻下的城池,便將城中百姓盡數屠戮,為我父陪葬!”

  有九江太守邊讓聽說徐州有難,領著五千兵馬前來相救,被暴怒的曹操命令夏侯惇在半路上全部截殺。

  而曹操昔日的舊識陳宮,當時是東郡從事,也一直與陶謙交情深厚。

  他聽見曹操起兵報仇的事情,星夜來到大營求見。

  曹操心知對方必定是為陶謙來做說客的,心裡並不想見他,但是想想陳宮當年也算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就這麼趕走他又說不過去,只能把他請到了中軍大帳。

  陳宮與曹操相見之後,開門見山道:“聽聞孟德兵臨徐州,為的是要報殺父之仇,而且大軍所到之處,更要將百姓殺盡!某因此特來相勸,陶謙是仁人君子,並非見利忘義之輩,尊父之死,實在是張闓瞞著他犯下的惡行,不是陶謙之罪。況且普通百姓與孟德無冤無仇,殺之不詳,還望三思而後行!”

  曹操心裡早已認定了陶謙才是罪魁禍首,哪裡聽得進陳宮的話,發怒道:“汝昔日棄我而去,如今又有何面目再來相見?陶謙殺吾全家,吾誓要挖出他的心肝脾膽,才能消解心頭之恨!吾知你此來是為陶謙做說客,但吾偏偏不信他所言又能如何!”

  話說到這個份上,陳宮也只能黯然離開,想想也沒什麼面目再去見陶謙,乾脆打馬投奔陳留太守張邈去了。

  於是大軍在曹操授意之下,所過之處可謂雞犬不留,身在徐州的陶謙得知曹操大軍所作所為,忍不住仰天慟哭:“這是我獲罪於天之故,才使徐州百姓受此大難!”

  知道講和無望,陶謙無奈之下只能聚齊手下將官商議,部將曹豹說道:“曹兵已至,總不能束手待死吧?某願助使君破敵!”

  其他人議來議去,除了與曹軍破釜一戰之外,似乎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陶謙無計可施之下,也只能聽取了曹豹的建議,帶著徐州兵馬出了城池,準備與曹操死戰到底。

  大軍出徐州不過半天,就在路上與曹操軍隊相遇,只見曹軍中白衣如雪,中軍高高豎起兩面白旗,上面都寫著報仇雪恨四字。

  雙方將軍馬列陣之後,曹操穿著一身縞素騎馬出陣,在帥旗下揚起馬鞭指著陶謙大罵。

  由於距離太遠,陶謙也聽不清曹操在罵些什麼,於是嘆一口氣,命令陣前負責傳話的一隊士兵將自己的話用力喊了出去:“吾本欲與孟德交好,才會命張闓領兵護送汝家人。誰知他賊心不改,犯下如此大惡,但其實與吾無干,還望孟德明察!”

  曹操也命一隊兵士傳話:“老匹夫!殺吾父及全家,還在這裡狡辯!”

  隨即轉頭厲聲喝問:“誰可為吾生擒此老賊?”

  身後的夏侯惇爆喝一聲:“某去!”

  話音落,領著自己麾下的先鋒營向著徐州軍方向疾奔而去,陶謙眼看對方進攻,慌忙從陣前退了下來,部將曹豹挺槍躍馬,帶著一個方陣的士兵向著夏侯惇軍隊迎了上去。

  一邊是為家人復仇,一邊是為徐州枉死的百姓報仇,雙方都可算是哀兵,士氣也都高昂,兩軍相交之後殺了個天昏地暗,可謂難分難解。

  一場混戰之後,誰也沒佔到太多便宜,秋風逐漸大起,戰場上飛沙走石難見天日,眼看一場暴雨又將到來,雙方都鳴金收兵,陶謙趁這個機會,帶著兵馬迅速返回了徐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