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

    客套之後,果然如松江府尹所言,直接說起來米賤傷農的事。

    “鯨侯,府尹大人。如今又到了外船來泊的時候。南洋米入松江,百姓皆無活路了。”

    “民間皆言:南洋米、東洋麥,堆如山、賤如糞,農人苦,商賈笑。今歲多收三五斗、貸債又漲六七錢,豐年只盼災荒至,米價騰躍好還錢……”

    “農者,國之本也。穀賤傷農,此天地至理。鯨侯縱少讀聖賢書,難道竟不知此道理嗎?”

    “古人云:雕琢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工者也。農事廢,女工傷,則飢之本而寒之原也。”

    “如今松江府捨本逐末,多行雕琢刻鏤之事,販於東洋;錦繡纂組,貨於西洋。”

    “若此風日盛,則恐天下大飢、民眾皆寒。”

    “我等今日前來,非是為了我們自己,乃是為了松江府的數十萬百姓、為了天下數萬萬百姓。”

    “松江一地,人皆求利,此風若興於全國,難道日後男子都去做工、女子都去紡繡?到頭來,便是堆積了金山銀山,又有何用?”

    劉鈺本想直接問一句,你家有多少地呢。

    但想了一下,又覺得這麼問確實無情。不管怎麼說,松江府工商業的發展,極大地損害了小農階層的利益,這一點確確實實。

    這不是說工商業發展導致的小農階層的利益受損,而是因為海外貿易興起、大順的航海術進步,以及配套的為了保證松江府工商業發展的糧食進口免稅制度導致的。

    對工商業來說,糧食價格肯定是越便宜越好。就算是大順人工成本低,想要維繫手工業生產,也得保證那些做工的人餓不死,才能持續不斷地勞動。

    當然,還有因為稅制改革之後,以白銀的貨幣稅代替了實物稅,使得商人階層經常在收穫的時候壓低米價。

    正面說,這叫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反面說,就是農民破產比之前更加容易了。

    這不是後世的農民,太便宜了大不了不賣。

    此時的小農,既要繳稅、又要交租、還要還債,新米一下來,就得趕緊賣錢。

    不過,究其本源,還是土地兼併和高額地租導致的。但是,這本源根本治不了,等於廢話,也就不必去考慮。

    眼看著對面說的如此有道理,劉鈺饒是有些急智,這時候也沒辦法在正面反駁。

    “此事,本官也已知曉。你們都是讀聖賢書的人,最有仁義之心、惻隱之意。實非那些只知利而不知義的商賈所能及也。”

    “此事本官倒也有些辦法。我說來聽聽,你們覺得如何?”

    “這首先嘛,便是清查田畝土地,行永佃之法。田間地租,皆降,以每畝田收穫之35%,為最高佃租上限。這是治標。”

    “再行北派大儒之均田策,三十年為期。三十年後,土地皆為佃戶所有。此為治本。”

    “百姓受苦,那便只能苦一苦你們這些讀聖賢書的士紳了。仁義大道,又豈是區區田租可比?”

    “我看,正好在松江府試行。也可先問問百姓民意,到底是願意忍受外來米壓價、但地租降低、三十年歸己?還是寧願保持現在的租稅不變,卻只要進了外來米輸入即可?”

    “此二者選其一,民意不可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