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685章 試試看

    這波造艦之後,大順這邊造戰列艦的計劃基本就要停止了。

    再造個五六艘,就能保證好望角以東地區的絕對優勢;而要過好望角,只怕要再造一百艘,才能超越那個閾值。好望角以西的事,只能依靠縱橫術了,那不是大順軍力所能企及之處。

    饒是劉鈺心裡對所謂百年海軍的說法一清二楚,可內心終究還是稍微有那麼一點慌張的,所以才要用井裡汶圍城打援之法,抓住荷蘭艦隊主力。

    他是挺怕荷蘭人的海軍傳統,要是沒抓到艦隊主力,哪天忽然來一波偷家堵港,這種事荷蘭人實在擅長:打鄭芝龍、英法聯軍、偷襲西班牙,都是這麼打的。

    所以要拿著獅子搏兔的心態,前往巴達維亞、井裡汶地區的第一艦隊,將配屬8艘戰列艦,24艘巡航艦,徵調20艘貿易公司的商船,和幾乎全部的快速海岸護衛艦。

    而前往本地治裡,準備打錫蘭的第二艦隊,只配屬5艘戰列艦,7艘巡航艦,以及一批運兵船。

    至於陸戰,這倒不用太多人。

    攻取巴達維亞、馬六甲的第一艦隊,只需要配備2000人的陸戰隊即可;攻取錫蘭方向的第二艦隊,配屬3000人陸戰隊。

    加起來的用兵規模,也不是很大。而且絕大部分的後勤,都能當地籌措。印度的糧食可以買,法國東印度公司拿了錢,買大米可以輕鬆買到;爪哇地區的歸義軍搞了土改,籌措糧食更是易如反掌。

    真正要從朝廷調集的,除了白銀,就是火藥。

    對此,劉鈺也親自出面,向皇帝闡述了一下為什麼將進攻兵力控制在5000人的原因。

    再多的人,怕非戰鬥減員。

    閩粵沿海地區訓練的陸戰隊,加在一起也就這些。

    駐朝鮮、天津、琉球、庫頁島和日本的陸戰隊,也不調集。北方氣候去南方尚且承受不住,去炎熱的熱帶,多半打仗沒死多少,疾病和水土不服先死個七八成。

    在說清楚這種可能的非戰鬥減員後,劉鈺又道:“是以,臣以為,還要派遣一些軍官隨後登島。在錫蘭、邦加、馬六甲等地,就地訓練一部分士兵,作為日後防守、鎮壓反抗之用。”

    “海軍一旦結束戰鬥,陸戰隊還是要回歸大營,保證日後的野戰能力,不可使之守備軍化。”

    “這也需要陛下撥一筆錢。其中編練的數量、前期所需的軍費、以及所需的各級軍官數量,都已經暫定好了,還請聖天子認可。”

    將這份計劃書交給皇帝,皇帝看了看,發現是兩個版本。

    一個版本,是在馬六甲、錫蘭等地,一共操練大約5000名華人士兵,用以守衛和鎮壓,以及加強對周邊小國的控制。

    另一個版本,數量就大大提升了。

    除了正常的守備部隊外,還要再訓練一支以南洋華人為兵員的野戰部隊,人數在5000人左右。

    很顯然,第二個版本是為了將來打印度用的。

    這時候就要開口要錢,也是因為確實時間不多。打下錫蘭,就要抓緊時間訓練,若有機會,就可以隨時干涉印度各地土邦王公之間的內鬥,從而獲得立足點。

    錢倒多花不了多少,一個士兵一個月二兩半銀子養家,一年30兩銀子。南洋一共再增一萬兵,軍餉、火藥、補給、軍裝,加在一起,除了第一年支出多一點外,日後每年也就是保證在80萬兩左右,折算上均攤下來的槍炮火藥,一年100萬兩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