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三二章 為什麼是錫蘭(下)

    肉桂西印度群島還沒人種、巴西種了些但是人手不足,不像蔗糖一樣,古巴海地糖能在歐洲市場打敗巴達維亞糖。

    檳榔,加勒比地區可能可以種,但距離最大的檳榔消費市場印度太遠,所以還是無可替代。

    公司高層深刻分析了蔗糖業失敗的教訓,考慮了市場和原產地配套、運費、可替代性等等問題,以這個時代最頂尖的經濟學家的頭腦,得出了以上結論。

    故而公司十七人紳士團,希望將錫蘭,打造成為公司將來的重要利潤增長點、打造將來為佔據印度的據點。

    可以說,巴達維亞華人的命運,其實已經註定了。

    大順不准他們死,但也不准他們回福建,希望他們都去錫蘭。

    東印度公司高層,不敢屠了他們,也送不回福建,更不想讓他們留在巴達維亞,心裡也是希望他們去錫蘭。

    巴達維亞地方政府,不希望那麼多的失業華人在巴城附近,尤其是很可能去投奔起義者的情況,也希望把他們送去錫蘭。

    這種情況下,底層的抗爭已經毫無意義了。連他們背後的天朝都是如此想的,合力之下,剩餘的只是以什麼身份去錫蘭的區別了。

    總督府的閉門會議開了整整兩天,巴達維亞的人普遍認同運往錫蘭的想法,最終經過分析,認為可以用這麼一種解決方式。

    一部分人,可以分配到肉桂工廠去做工,以替代肉桂工人的不足。

    但同時,也繼續向康提王國施壓,讓他們遣返那些從低地地區逃亡的肉桂工人。

    一旦施壓成功,則可讓這些華人承包土地,種植稻米等。

    甚至可以承諾,在肉桂工廠幹幾年,就可以分到一片土地歸自己種植,每年只要繳納一定數量的土地稅即可。

    以華人喜愛土地的程度,加之有大順朝廷方面作保,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葡萄牙人當年來的時候,大量的高種姓、中種姓的人,因為強迫改信的緣故逃離了低地地區,至今還有大量的土地荒蕪。

    另一部分人,則可以作為一些允許留在科隆坡的技術性人才,比如瓦匠、石匠、木匠等。

    這些人只要能夠接受歸正宗,只要改信,就可以從事一些諸如做買賣、技工等收入高一些的工作。

    但不能夠再允許像巴達維亞的華人一樣,擁有包稅權等。

    既然身份改變了、地位改變了,在錫蘭的中間統治階層,是那些中低種姓的僧伽羅人。

    而巴達維亞華人的角色,在錫蘭是被“布爾格人”承擔的。

    比如小販子、飯店、旅館、小生意等,這些布爾格人,都是歐亞混血的。

    布爾格,burgher,和布爾喬亞這個詞同源。意思就是“非貴族、也非佃戶的小生意人”,這個詞本身也就說明了這些混血兒的經濟地位,就是一群小布爾喬亞,也就是巴達維亞城內有居留證、但非包稅人的那批華人的經濟地位。

    既如此,一旦大規模將華人遷徙到錫蘭,華人在錫蘭社會里,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適當地做出調整。

    巴達維亞距離大順太近,華人有下南洋的傳統,所以這裡萬萬不能讓華人當兵。

    一旦允許華人當兵,如潮水一般的華人下南洋,總有一天會取而代之。而且華人還有錢。

    但是,錫蘭距離大順那麼遠,華人下南洋,不可能跑那麼遠。人口多少,始終是東印度公司掌握、把控。

    巴達維亞的華人增長,也有一部分原因源自華人的資本可以承包產業,華人富商也更喜歡僱傭華人。

    到了錫蘭,不允許華人富商承包,也不允許華人富商參與檳榔、肉桂產業,那麼除非公司主動運人,否則華人不可能去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