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三二章 為什麼是錫蘭(下)

    ()        華人很能幹。

    幹活的能力,真的比泰米爾奴隸和僧伽羅人強不少,這是歷任巴達維亞總督的共識。

    荷蘭人在錫蘭,實際上缺兩種人。

    一種是技術工種,比如能蓋房子、修水渠的。

    錫蘭這地方,自古就有興修水利的傳統。

    葡萄牙人統治時期,作為小農基礎的中種姓跑路到了高地地區,因為葡萄牙人強迫傳教,這就使得荷蘭趕走葡萄牙人後,在低地沿海地區有不少的無主土地。

    這些土地種植糧食作物,正需要水利基礎。

    荷蘭需要修各種堡壘、房子,巴達維亞當年基本就是從舟山和澎湖抓的奴工建起來的,這一次也希望讓華人去幹活。

    另一種,就是便宜的工人。

    比如在手工廠扒肉桂皮、搓肉桂的,幾年前的起義之後,也需要人來填補空缺。

    最缺的這兩種人,周邊找了一圈,最合適的就是華人。

    而且,錫蘭的情況和巴達維亞不同。

    在錫蘭,荷蘭倒是不擔心華人數量增加可能會反叛,因為荷蘭人在錫蘭的統治還算是相當穩固的。

    資本當然是罪惡的,但資本是有雙重使命的。

    為了儘可能地攫取利益,資本會按照資本想要的模樣,去改造舊世界。不是按照西方的模樣去改造,而是為了更便於盈利的模樣去改造。

    不得不說,荷蘭這一套雖殘暴、血腥、罪惡,但是比起種姓制度,還是高那麼一丟丟的。

    荷蘭人到了錫蘭之後,在其統治地區算是逐漸打碎了影響他們攫取利益的錫蘭種姓制,尤其是大量扶植中、低種姓的人,進入公司作為基層管理人員。

    打破舊的農奴村社制,適當地用荷蘭傳承的羅馬法,確定了私有制。這當然是為了更好的盈利,在前期是為了恢復葡萄牙退走後的一片廢墟。

    但也不得不承認一些中種姓的人群,有了階級上升的通道。留在低地地區的中種姓階層,尤其是數量佔據多數的種地的小農、打漁的漁民,還是很支持荷蘭人的統治的。

    因為最混蛋的事,都讓葡萄牙人幹完了。比如強制改信等等。

    等荷蘭人來了後,這些人基本都是當初沒跑、強制改信之後的後代,從出生就覺得自己是信基督的。至於天主教還是歸正宗,估計他們也看不出什麼區別。

    荷蘭人在這邊管的也相對鬆一些,他們也不像西班牙、葡萄牙那麼狂信。看到改信基督的僧伽羅人看見佛廟就去拜一拜,基本也不怎麼管。

    靠著這種分化的政策,以及我爛、但旁邊的種姓制度比我還爛的比爛優勢,荷蘭人還是有自信的。

    依靠錫蘭的中低種姓和自耕農做基本盤,壓制住移民過去的大量華人,絕無問題。

    移民錫蘭,當然也與公司的高層決策也有關係。

    公司判斷,蔗糖貿易是完犢子了。

    巴達維亞的糖廠質量比不過臺灣、價格比不上孟加拉、至於古巴糖海地糖,那差的就更遠了。

    但是肉桂原本只有錫蘭產,即便被葡萄牙人弄到了巴西去,可歐洲市場大家一半一半,這亞洲市場荷蘭還是可以獨佔的。

    所以應該不會出現巴達維亞蔗糖的情況,導致出這麼大的亂子。

    除了肉桂,錫蘭還有檳榔。

    吃倒是無所謂,這玩意肯定是比不過新興的嗜好品,比如菸草、咖啡等。

    但印度人用這玩意兒染布,紅褐色的棉布在印度很受歡迎,所以檳榔作為一種染料,賣給印度也可發財。

    此時世界前二棉紡織品大國,就是中印。

    十七人紳士團判斷,印度的棉布將永遠強勢下去,歐洲人永遠比不上。而荷蘭本身就沒啥紡織業了,資本都流向高利貸、債券和商業了,巴不得印度棉布強勢,幹挺了英國法國的呢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