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三五章 市什麼骨

    只是這種有利可圖,是長期的,短期不太可能賺,至少也得三五年的週期。

    依靠著貿易公司分紅的震撼,依靠著劉鈺的個人信譽,劉鈺相信只要自己不要臉地忽悠起來,就像是南海公司一樣忽悠起來,肯定會有很多人“上當”的。

    這種“上當”的基礎,劉鈺謀劃了數年,準備了數年,終於到了收割的時候。

    刨除掉大順已有的移民遼東、允許海運等基礎,剩餘的基礎都是這幾年他打下的。

    自己的官身和之前的讓利,獲得了眾人的信任。

    貿易公司股份制,經過這幾年發展,至少在松江地區讓人們信任且熟悉。

    他在威海練兵,使得威海作為溝通遼寧和松江的樞紐和中轉站,縮短了印象中人們對距離的概念。

    探索新航線、六分儀等的使用,使得松江可以不需要沿著海岸線走深海直達威海,威海又有十分成熟的航線抵達遼河口。

    對日開戰和對朝租地的謀劃,也使得興建冶鐵作坊有利可圖不是一句空話。

    威海的軍工廠適逢大順軍改,至少十年之內都會有源源不斷的訂單。

    股份制的鋪墊,使得很多人確信自己可以坐在松江等分紅,而不是自己非要會冶鐵才去幹冶鐵。

    至於遼寧當地的官面,商人們自然不用去考慮。他們確信只要有劉鈺參與,肯定不會有地方官無理取鬧,勒索盤剝。

    這些基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從幾年前明明有能力獨霸日本貿易卻非要讓股分紅開始,一點點積攢下來的。

    能改變天下的,是一個階級,而不是一個人。否則只不過是改朝換代。

    讓松江成為大順的金融中心,讓遼南遼中成為北方重工業的起步點,讓威海成為連接南北的樞紐,形成一個囊括朝鮮、日本的大圈,這是他對北方的規劃。

    除了要忽悠在遼寧開辦冶鐵行業外,他還要出讓捲菸、玻璃、火柴等新興的工商業。

    原本的紡織業,基本已經飽和,只能另起爐灶,搞出新的消費品,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其實搞這些行業,哪怕是在遼寧冶鐵,劉鈺也還是出得起錢的。

    但錢只是一種工具,目的未必非要是掙錢。

    他更希望藉著這個機會,將這種參股經營分紅、專業工匠負責的新型制度推廣出去,至少在松江地區形成一種可接受的習慣。

    改變以往那種幹手工業,非得自己有手藝、靠一點點積攢家底、祖輩相傳終於做大的習慣。

    靠幾個產業,形成一種風氣,這是很重要的。

    這一次的重點還真不是募集資金,而是培養習慣和風氣。松江既有之前合股去日本貿易得習俗,也有這幾年貿易公司帶來的習慣衝擊,還是很有基礎的。

    朝廷現在沒有專門的政策,保護工商業,保證沒有株連和連帶,或者叫有限責任。

    但劉鈺作為官面上的勳貴,扭曲的身份讓商人們暫時可以放下這種擔憂。

    這一次參股,當然還是要預留出一部分股份給皇帝和勳貴,把他們也綁定在這個利益之中,至少短時間內可以少許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