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一六九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

    魔改後的蘇菲派學到了很多糟粕,教徒跪拜首領,“道祖”馬明心甚至公然說:向我叩頭吧,我即為主,我就是聖人!

    遇到三災八難,要焚香祈求;早晚要給教長上香;教徒要把錢財貢獻給教長或者教堂……儼然成了封建莊園,封建主擁有財力、人力、人心、內部司法權、行政權。馬明心的哲合忍耶派也就成為了同治年間大亂的重要因素。

    但大順這邊沒有這種情況,因為大順沒有打破哈乃斐派一家獨大的局面,也沒有對西北大加屠戮導致蘇菲派趁機佔據空位。

    魔改後的哈乃斐派仍舊佔據主要地位,地方官仍舊把持著司法權,各個地區的教內頭面人物的家族勢力都來源於政府:或是軍官、或是良家子、或是考科舉當官。

    蘇菲派各個門宦想發展,這些以儒釋教的魔改哈乃斐派的、和士紳軍人互相通婚、權力自上而授的邊軍、軍官、良家子或者科舉官們,首先就不會答應。

    搞個人崇拜、封建莊園制,就會先扣上一個“邪派”的名目,利用官方勢力加以打壓。

    總的來說,哈乃斐派相對而言,相對比較溫和,也相對比較容易世俗化。尤其是傳到中國融合了儒、景教等後的特色魔改派。

    朝廷從明朝開始,就一直緊抓著司法權,大順延續下去。

    再加上西京的特殊政治地位,故而按說作為爛攤子的西北,在大順這邊其實很穩定。

    東北這邊也很穩定,西南改土歸流是個漫長的過程卻也問題不大,西域的準噶爾也非是曾經的瓦剌,雪山地區只要奪回了西域也就安穩了。

    大順是個理所當然的陸權國家,然而如果新軍真的如劉鈺所言可以以一敵三、甚至以千破萬,羅剎國又相隔萬里暫時根本無力大規模作戰,那其實也就沒有太大的陸上威脅了。

    只有大順沒有了陸上威脅,才會去考慮海防的事。

    是故李淦眼裡,劉鈺關於“東海危機”的讖言,也就成為了懸在心頭最危險的利刃。

    也正因此,在劉鈺說過那些驚恐之言後,李淦才會如此在意。若是陸上威脅不除,是很難在意海防的。西北為邊將扼衝之處,西可進、北制蒙、南入青海雪山,此地安穩,沒有大亂,陸上便無太大風險。

    李淦曾問過劉鈺,關於海防事,有沒有快速解決的辦法?

    劉鈺的回答也很簡單:

    英國,戰船噸位20萬噸,一噸大約就是兩千斤。

    只要戰船噸位超過英國,就可以保東海無憂。

    按照西洋諸國的造價,一艘戰艦,一噸造價平均算上大炮,大約是40到50英鎊,150兩。

    20萬噸,也就是三千萬兩白銀嘛。

    20萬噸戰艦,少說七萬海軍,按照每人每年40兩銀子,再加上軍官的、維護費、訓練費、火藥消耗、訓練消耗,軍餉500萬兩。

    所以,皇帝只要能拿出3000萬兩白銀,再保證每年500萬兩軍餉,便可保證30年後再無東海之憂。

    的確,理論上很好解決。

    只要有錢。

    只要能保證每年能有8000萬兩的歲入,這就都不是問題。

    皇帝聽到8000萬歲入的話,以為天方夜譚,劉鈺也沒法告訴他第六次反法同盟組建的那一年,英國的歲入是1億6000萬兩。

    海防的問題,歸根結底在於錢。

    那麼劉鈺在文登幫著清查田畝,對李淦而言,這當然不是多管閒事,而是分內之責。

    若是能夠全國清查田畝,不說歲入8000萬,但提高個六七百萬應該不成問題。

    錢不是大風颳來的,總得這摳唆一點、那擠出一點。

    一年多收個六七百萬,就能幹挺多事。

    哪怕一半作為全國清查和成本,還剩下三四百萬投入海軍,李淦覺得也比現在自己扣扣索索就給海軍投了十萬兩的內帑要強。

    想解決海軍問題,本身就在於錢。

    或者說,想解決國內的大部分問題,只要錢到位,很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哪怕是今年山東的大災,只要有足夠的錢,在南方買米運來,又怎麼會有這麼劇烈的災禍?

    山東非是西北,三面沿海,只要有錢,根本不是問題。就算江南米不夠,那越南米、暹羅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