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二二章 遷徙路 四

    人越來越多,這一套資本主義的運轉體系也就越順暢。

    更多的農業人口,尤其是土地頗多不需要非得男耕女織累死累活的農業人口,其消費市場也就越大。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歌舞戲劇、鐵器機械,這些都可以靠富庶的自耕農群體提供市場。

    反正在劉玉看來,大順不可能指望這裡的市場、也不指望這裡的原材料,只是作為一個洩壓閥而存在。

    這邊搞出來自己的市場圈子,不是壞事,畢竟大順只是想把更多的人送過去,而不是圖這麼百年內毫無價值的市場,也壓根不想搞什麼過時了的舊重商主義殖民體系。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劉玉明知道朝廷不監管,舊金山必然會無序建造、必然會選擇木材作為建築材料、也必然會經常性失火這個前提上的——這種必然,是符合經濟學原理的,因為舊金山那氣候,蓋磚瓦房沒必要不說,木頭的多省錢啊?公司是去盈利的,不是去建設模範城市的,自然是選擇木頭建築。

    不過,有時候,經濟,就是這麼回事。

    燒了建、建了燒;或者挖個坑、再埋上,有時候這是“好事”,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

    既然大順擁抱了金銀,那麼就要按照金銀流動的邏輯來辦事。

    是故,在劉玉明確知道哪裡有大金銀礦的背景下,他卻把第一批移民的重點,放在了楓林灣。

    加之之前的育空河早期淘金、海達瓜依的小規模淘金,都使得楓林灣地區有了一定規模的農業人口。

    這裡土地肥沃、氣候適合,而且土地可以說是“不限量供應”,只要你有本事種的過來。

    是以,這裡的農業勞動力,平均一下,一個人養活五個人是不成問題的。

    而到這一步,大順這邊就可謂是“路徑依賴”、或者說“輕車熟路”了。

    劉玉當初搞鯨海移民的時候,那一套已經玩的很純屬了——不強制徵收糧食,但是管控消費品。你有糧食,但你得穿衣服吧?得吃鹽吧?得買鐵吧?孩子想吃糖你總不能自己從地裡搓出來吧?

    稍微進行一下管控,糧食就可以集中起來。糧食集中起來後,比現在大順要移的五千戶自耕農更早來的千百戶的移民就可以完成第一年的墾殖。

    這裡墾殖還是比較容易的,畢竟既不是北大荒那種沼澤草甸子、也不是乾旱少雨的荒漠、更不是草木叢生的熱帶雨林,標準的溫帶森林草原區,開墾相當方便。

    不敢說輕鬆到北卡羅來納那種隨便撒點玉米就能收穫,卻也肯定比現在那些蹲在松遼分水嶺以北的河谷小平原墾荒的那批人容易。

    況且,大航海是大航海、殖民墾殖是殖民墾殖。確實,之前大順也好、大明也罷,在導航術問題上,欠缺一點。也確實,這個時代新大陸殖民墾殖的前置得是大航海,但大順從一開始,欠缺的科技樹就是導航術和航海術,缺的可不是墾殖前置的農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