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一六零章 過渡之痛、幼稚空想

    同樣的邏輯,從反英開始,就一直在北美根深蒂固。

    反英完了,反大商人,反銀行;反完銀行,鐵路和蒸汽機還沒出現呢,【一無所知黨】就已經開始崛起,認為是愛爾蘭人、華人、德裔,導致他們的日子比祖輩過的差……

    實際上,大順開始下場摻和歐洲戰爭的這一刻開始,北美還未出生的工業,已經死了。

    因為,大順要推自由貿易。

    而北美的製造業起步,源於《1807禁運法桉》。嚴苛到極致的進出口限制、近乎瘋狂的一刀切斷了對外貿易,使得北美的紡織業、玻璃製造業、制帽業、採礦業、金屬加工業,在東北地區快速發展起來。

    那是北美製造業的興起之時。

    因為對英國的恨,親手簽下《禁運法桉》的傑斐遜,事後面對著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的製造業,失聲痛哭。

    因為他重農、輕商、抑工,認為自耕農才是共和的基礎,而工業的發展必將破壞共和國的根基。

    傑斐遜認為【製造業,習慣於讓人們處於勞役狀態,使貴族政治原則在一個共和國內居於優勢……工業的發展,把財富集中於少數人之手,導致共和國傾向於貴族政體……】

    所以,面對這種恐懼的最好的辦法,是不發展製造業,讓每個農民都擁有自己的一小片土地……重農、輕商、反工。商業是【必要的惡】,不得不存在,但不可重視。

    他分地。

    他買路易斯安納州。

    他出臺了《土地銷售法》,一改過去買地最低500英畝的限制,降低到原本的四分之一,就是希望“每個自耕農都能擁有自己的一塊地,不再有投機商買了大塊地再拆開賣賺差價”。

    他反銀行。

    反金融業。

    反制造業。

    反工業化。

    當漢密爾頓拿出《關於製造業的報告》時,他用滔滔不絕的口才和極高的威望,斃掉了建國之初的製造業發展方桉。

    可以說,他一生,都在反資本主義、反工業化,都在踐行他的“小資產者的共和”、“農民鄉約親睦”的夢想。

    顯然,他不是皇帝,也不是國王。

    他的這些想法,能夠得到支持,因為很多人支持她。

    而這,就還是老馬說的【墾殖殖民地的痼疾,就是反資本主義】。

    總不能說托馬斯·傑斐遜,是土包子,沒見過世面。

    傑斐遜可是當過駐歐洲大使,歐洲各個國家哪裡沒去過?

    也正是因為他去過歐洲,對歐洲那一套太熟悉了,所以才如此堅定的反對工業化、反對發展製造業。

    他親眼目睹了原始積累的殘酷、血汗工廠的恐怖、目睹了法國因為製造業發展創造的大量城市無產者、目睹了工業化轉型到底有多嚇人。

    他親眼目睹了歐洲缺乏滿足人口不斷增長的土地,無地可耕種的人到大城市打工謀生,大量閒置的勞動力帶動了製造業的發展,同時也使社會出現了貧富分化,富人的奢侈和窮人的貧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社會動盪。

    革命。

    反革命。

    起義。

    鎮壓。

    反抗。

    屠殺。

    抗爭。

    壓迫。

    貧富差距。

    道德敗壞。

    世風日下。

    人心不古……

    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正因為傑斐遜不是土包子、不是沒見過世面,所以他這一生都反對工業化、反對資本主義。

    【我寧願看到半個世界人口滅絕,也不願這個(反工業化、退回小資產者所有制、自耕農、鄉愿社會、鄉約村社的)事業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