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一六零章 過渡之痛、幼稚空想

    這種過渡可能是混亂的,甚至可能是殘酷的。

    因為歷史上的第二次大陸會議召開之前,大量的手工業者、市民貧民等,已經組織起來,要求改變繼承法、公地墾殖權、以及財富數量達標才能有議事權等。

    英國後來阻止西進,除了土地投機商反對,也確實有大量的“好好開墾當個自耕農、幹幾年將來當地主”的貧苦自耕農參與的。

    階級上的矛盾已經不少了。

    歷史上,是反英派獲得了勝利。即便如此,還是發生了後來的關稅動盪、退伍士兵起義、農民起義等。

    而反英派獲得勝利,實際上是這個過渡期雖然混亂,但卻不至於亂到無法解決。

    因為,大量的親英派、反分離派,跑路了,跑回歐洲了。

    的確,細軟金銀、古董字畫、船隻債券……這些東西都能帶走。

    但是,土地帶的走嗎?房屋帶的走嗎?莊園帶的走嗎?

    這些跑路回歐洲的親英派,大量的地產、房屋被充公,並且在後續的過程中被分配。

    雖然說,的確,是大部分投機商、大商人獲得了這些被分配的財富中的大部分。

    但是,底層也跟著喝了口湯,回了回血。最起碼賓夕法尼亞的土改,還算是給了那些貧民一些好處,賓家的地產全部歸公,半數被投機商買下、半數分了。

    這是反英派獲勝的情況。

    而若是親英派獲勝呢?

    反英派獲勝,親英派可以帶著細軟回歐洲,可帶不走房子土地,但起碼能把命帶回歐洲。

    親英派獲勝,反英派去哪?

    那就只能死了。

    如果不想死,那就只能接受資本主義,摒棄掉小資產者的幻想。

    親英、反英,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奴性”還是“自由”的問題,更多的還是經濟問題。

    比如說我是個自耕農,家裡百十畝地,四五個孩子,日子過得樂呵呵。

    大兒子讓他幹幾年活,或者去學個瓦匠;二兒子去學個鐵匠……

    等著快死的時候,跟孩子們說:你們讓著點弟弟,家裡的地就都給弟弟了。我這邊攢了些錢,你們也學了手藝,去西邊吧。那裡的荒地便宜,老大、老二、老三都去西邊,買些地,過我這樣的好日子。西邊有的是地。

    計劃的好好的,家庭也很和睦,結果卡察一下子,英國來了法令:不準西進!

    那幹嘛不反英?

    不反英,想要保持家族興旺,就得讓一個人繼承,剩下的去打工。那家庭和睦就別提了,孩子之間就要先打個頭破血流。

    不反英,對孩子一視同仁,那就得把地越分越小,最後日子難熬,只能向商人借貸。還不上,土地抵債,一無所有。日子總得過,這時候說,城市有工場,去工場做工吧。

    一群孩子們就得琢磨,自己的爹過的那是什麼日子?百十畝地一群牛,農閒時候曬太陽。自己過的什麼日子?工場裡面上大工,身價不如一頭牛。

    不要給我講什麼“土地也不是無限的,新大陸也是有邊界的”,我不聽。

    不要給我講什麼公有制,脫胎於小資產階級革命的美國底層,只反資本主義,不反私有制。

    也不要給我講什麼“資本主義發展是必須的”,我不懂,我就知道我爹、我爺爺,也不識字,也沒啥文化,但照樣大房子住著、小酒喝著。

    哪怕到後世,依舊還是這一套:我爺爺、我父親,可能連高中都沒讀完、大學沒上過,可是我們照樣住大房子、小日子過得美滋滋。不要給我講什麼道理,我就像知道憑什麼我爺爺的時代可以這樣,現在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