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

    【一種,是生產者以自己的勞動為基礎,自己擁有生產資料的勞動的私有制。】

    【另一種,是以對他人勞動的榨取為基礎。】

    【後者,不單要與前者正相反對,並且完全要在前者的墳墓上發育】。

    在此時的北美這片土地上,以及從此時一直到1830年完成轉型之前,實際上這兩種私有制,一直是以一種混為一談的形式存在的。

    北美的特殊環境、清教徒的墾耕勞作、廣袤的土地、對原住民的屠戮侵佔,使得大部分殖民者,都“恰好只有夠自己親手使用的資本”。

    自耕農、小生產者、小資產者為主體的這群人,依託著此時北美的現實狀況和階級基礎,無疑非常容易接受約瑟夫·沃倫所宣講的,柏拉圖基於城邦和熟人社會以及家庭奴隸制所構想的5040人票主政治。

    正如俄國曾經“既痛苦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痛苦於資本主義不夠發展”一樣。

    北美也經歷過本質一樣的事,只是表現出的形式不同。

    老馬說:【對民眾土地的剝奪,構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法的基礎。】

    【而墾耕殖民(這裡的殖民指的是類似北美這種,而非印度這種),卻是土地的大部分,屬於民眾所有。每個殖民者,都可以把那種土地的一部分,轉化為自己的私有,轉化為個人的生產手段,而仍無害於後來者和他們一樣的活動。】

    【這,正是墾殖殖民地的繁榮與痼疾——對於資本殖民的反抗——的秘密。】

    歷史也正是遵循著這樣的道路,一路向前狂奔。

    伴隨著土地逐漸被佔滿、移民越來越多、後來者可以接受更低的工資,以及更多的沒有自己生產資料而只能受僱於人的移民者逐漸增加。

    到1830年代,以雅各布·阿斯特,從搞對華貿易積累為美國首富擁有2000萬美元開始投資紐約地產為標誌。

    那兩種被混淆了的私有制,終於分開了勝負,也終於破滅了北美這些元勳們依託於熟人社會和小資產者自耕農私有制而構想的政治架構。

    一場浩浩蕩蕩的資本主義大發展,就此拉開帷幕。

    那種以對他人勞動的榨取為基礎的私有制,用更高的生產力和更符合生產力水平的生產關係,逐漸取代了那種以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

    這便是老馬說的: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必須要把以自身勞動為基礎的私有財產破壞,必須要把勞動者剝奪,並且以此為條件。

    而這個條件,在各國是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的。

    在北美,是以後續的大量移民、資本佔地、逐漸無法容納完美的小資產者自耕農社會的膨脹人口,在1830年左右達到閾值,最終引爆了南北戰爭。

    這也是後世紅脖子和北方之間的歷史淵源。

    一個是本質上還是保守的小資產者的、以自我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所衍生的意識。

    一個是以剝奪他人勞動成果的為基礎的私有制所衍生的意識。

    只不過誠如老馬所言,這兩種私有制,常被人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