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一一九章 死與復仇(十九)

    後世有句非常、非常、非常著名的話,基本上多數人都聽過,這話就是皮特說的。

    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

    這句話的原文,是【最窮的人可能會在他的小屋裡蔑視王室的所有力量。它可能是脆弱的;它的屋頂可能會搖晃;風可能會吹過它;風暴可能會進入;雨水可能會進入;可是英格蘭國王卻進不去——他全力以赴,不敢跨過被毀壞的地契的門檻!】

    這句話所產生的背景,是歷史上七年戰爭結束後,英國欠了一屁股的債,財政要崩,只能想辦法摳錢、加稅。

    而加稅的重要一項,就是生產稅、關稅。

    這裡面有一個法令,就是“協助搜查法令”。

    即:海關官員、稅務人員,可利用這些協助令以武力進入任何建築物,搜查和扣押任何可能被沒收的物品。該官員必須有合理的理由懷疑,在獲得和執行搜查令之前,應予沒收的貨物被保存在該處所內,而且這些貨物很可能被移走、銷燬或遺失。協助令狀自簽發之日起有效……

    簡單來說,比如《航海條例》所加的關稅。

    走私是司空見慣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海關官員、稅務人員,有資格進入船上搜查,只要手裡有協助搜查令,且懷疑這艘船走私,就可以進入船裡面,清查走私貨物。

    亦或者,比如英國的蘋果酒稅,酒這玩意兒,也是逃避交稅的重災區。有這個法令,即可進入可能的私酒商的房子進行搜查。

    而這件事,從一開始威廉·皮特反對沃波爾的消費稅政策的時候,就是皮特一直用來獲得資產階級和城市小生產者支持的一個口號。

    他反對這種搜查令,反對海關人員和稅務官,進入房屋和貨船搜查違禁品。

    這裡面,其實和法國貴族和巴黎高等法院,以自由而反對清查土地是一個意思——由封建時代衍生出的法國貴族所理解的自由,和法革時代和啟蒙學者給出的哲學意義上的自由,不是一回事。

    【最窮的人可能會在他的小屋裡蔑視王室的所有力量。它可能是脆弱的;它的屋頂可能會搖晃;風可能會吹過它;風暴可能會進入;雨水可能會進入;可是英格蘭國王卻進不去——他全力以赴,不敢跨過被毀壞的地契的門檻!】

    這番話,有一個很著名的案例,即馬爾科姆事件。

    一個叫馬爾科姆的“走私販子嫌疑人”,被懷疑家裡就是個走私品倉庫,於是海關人員去查。

    馬爾科姆讓海關人員進去了,但是發現了一個上鎖的地窖,海關人員讓馬爾科姆把地窖打開,但馬爾科姆說不行,因為你的協助搜查令,只是說搜查我的房屋,卻沒有說可以搜查我的地窖。

    海關人員就撤了,回去補辦了個搜查地窖的協助搜查令。

    但回來的時候,馬爾科姆卻把自己的房子鎖上了,而且還召集了300多人來圍觀,表示你這回的搜查令是搜查我的地窖的,不是搜查我的房子的。

    當然,這件事,應該說,馬爾科姆大約沒有走私,即便走私,也可能早把貨物挪走了。

    這就是波士頓地區的獨立派,挖的個坑,派人去舉報線索,又一手主持了這件事,來製造衝突的。英國這邊傻呵呵地就掉坑裡了。

    還有那個很著名的在宣言上簽字的約翰·漢考克的走私船搜查事件,也是差不多的路數。

    威廉·皮特的這番話,就是針對這種事說的。

    他的話,是正確的。

    這一點,無可否認。

    單獨拎出來,是進步的。

    但是,有個問題。

    為什麼招致了這種情況?

    為什麼走私橫行?

    為什麼走私,被英國人、北美十三州的人認為,這是一件“沒有受害人的犯罪”,是值得大家稱讚的英雄,而不是罪犯?

    為什麼大家對走私犯加以幫助?

    威廉·皮特知不知道,這是因為《航海條例》導致的?

    顯然,他是知道的。

    那麼,他反對《航海條例》嗎?

    他執掌內閣的時候,是否提議要廢除《航海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