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一零四章 死與復仇(四)

    而是因為,土地貴族擔心繼續打下去,土地稅問題一直無法解決;金融街擔心,戰爭無限制的擴大,可能會導致他們收益下降;買國債的中產,也就是600萬人口中理論上算人的財產合格的43萬眾的30萬,擔憂的是將來國債是不是真能保本息;保守派政客擔心的是,這種擴大了規模的戰爭,是否會導致歐洲反英同盟的誕生。

    很多時候,人並不會思考,反倒是更喜歡別人給出一個結論,從而打消自己的疑惑。

    如果,仔細琢磨,就會發現,威廉·皮特的這個戰略,尤其是防止復仇的戰略,其實並不成立。

    這就能阻礙法國再建起來一支海軍?

    這就能一下子把法國打入低谷、永世不得翻身?

    這裡不談英國經驗主義的錯誤用法,刻舟求劍的經驗主義,以英國的經驗去思考歐洲大陸國家的情況、以及不提缺乏捕魚船的歐洲國家是否就一定會衰落這個問題。

    只說威廉·皮特戰略的支撐點,是北美和加勒比,但歷史證明北美和加勒比對英國來說並不是他們真正成為日不落的基礎。

    這裡不談威廉·皮特自己不理解、也不可能理解的工業革命。

    只說歷史上的印度問題,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典範,因為此時印度不是王冠上的珍珠,加勒比才是。

    威廉·皮特的戰略,後世看是成功的,但實際上他並不能自圓其說,更像是瞎貓碰到了死耗子。

    如果,印度依舊保持著此時的價值,而因為高昂的國債和重商主義政策導致北美獨立、蔗糖危機、市場狹小等問題,那麼,他的政策可以算是成功嗎?

    評價一個人主觀上的策略是否正確,要看當時的客觀現實,而不是看後世的、其本人都未預料到的情況。

    用後世的眼光去看,印度為英國解決了工業革命的市場、解決了原材料、解決了原材料產業勞動力不足等等,以至於印度成為了帝國皇冠上最璀璨的寶石。

    但是,此時的威廉·皮特的戰略中,是否提前預想到了印度的巨大價值?

    這種事,說穿了,很多不過是後世的神聖神話。而於此時,他的“防止復仇戰略”,漏洞也滿滿都是。

    只不過,他描繪了一個美妙的未來,而很多人並不會去思考這裡面的漏洞,而是下意識地覺得有人說了個東西便能打消內心的疑惑。

    至少,在大順參戰之前,他許諾的未來是如此的美妙,壓倒了一切的質疑聲。

    但是,這一切在大順參戰之後,就扭轉了。

    按照這個“防復仇理論”,任何支持威廉·皮特戰略的人,就必須做到“對中國、法國、西班牙這個三國,同時摧毀他們的任何海軍再起的能力。”

    做得到嗎?

    西班牙不提、法國不提,只談大順,怎麼才能摧毀大順如果戰敗之後的復仇?

    其實倒也不是說完全沒有頭緒。

    只要能夠做到攻克好望角的大順要塞;奪取印度;屠滅錫蘭的華人;佔據南洋焚燒整個東南亞的柚木;佔領臺灣讓大順失去檜木;出兵佔據山海關以北、朝鮮,使得大順失去橡木;屠滅從廣東到海參崴的數萬裡海岸線內所有的百姓;控制整個中國沿海地區的海面;摧毀天津、威海、旅順的海軍基地和造船廠……即可。

    如果這些不能全部做到,那麼實際上這個“防復仇理論”就是不成立的。

    但就不說此時英國對中國做到防復仇,就算是法國,他也做不到。

    當戰爭的狂熱開始散去。

    當三十萬戶買了以“茶稅、棉布奢侈稅”等為抵押的國債的百姓開始質疑他們是否能拿回本金的時候。

    當金融街和西印度的商會發現再打下去損失越來越大的時候。

    約翰·莫當特的這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對防復仇理論的質疑”,就是對威廉·皮特的致命一擊。

    約翰·莫當特會選擇自殺,自殺的人會激起人們的同情。

    約翰·莫當特絕不反思英國的擴張,而是要堅定地支持英國的擴張,甚至他可以假裝支持威廉·皮特的防復仇理論。

    在這種反向的節奏下,他不是質疑英國為了利益開戰;而是在質疑,為什麼威廉·皮特所領導的陸海軍,無法做到摧毀中國的造船能力防止他們復仇?為什麼威廉·皮特所領導的陸海軍,不能殲滅大順的海軍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