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七六三章 惡龍殘影(二)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和每個人切身利益相關的謠言,傳播起來總是飛快的。

    海外貿易導致的商路流動,而商路沿線恰恰又是工商業比較發達的城鎮,而城鎮的市民階層恰恰又是最害怕這個謠言成真的,是以這個謠言傳播的速度,幾乎快要趕上朝廷的驛站加急了。

    江蘇的小市民階層對於反動倒退的恐慌,源於這些年來蘇南的諸多改革。

    這些改革,又都是在皇帝權衡利弊之後,認為能夠加強自身統治後許可的。

    而這些種種改革,往前說,源於從明朝開始的大量海外白銀的進入,商品經濟的發展。

    這是基礎。

    而更近一些的基礎,則是海運的發展、運河的廢棄、海外擴張帶來的商品糧基地,以及劉鈺以此為基礎在蘇南進行的諸多改革。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徵收實物漕米,漕米不會直接飛到京城,得有人運輸。

    以及松江府收大量的實物棉布,也不可能自己飛到京城,也得有人運輸。

    稅、賦、役,是要分開的。

    而國稅、地方攤派,也是要分開的。

    理論上的賦、役制度,和基層執行的情況,依舊還是要分開的。

    劉鈺改革的方向也是很簡單。

    收錢。

    確保錢能買到東西。

    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實際上沒有之前二十年的積累,這就是純粹是空想。

    拿從隆慶年間一直持續到崇禎末年的江南土地之爭來說,發展到兩個縣級政府互相攻訐的地步,根源是啥?

    根源,黃宗羲也不顧炎武的說過這個問題,原因是“本來田為母、丁為子;而今世丁為母、田為子”。

    再往前推,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原因?

    因為,涉及到封建徭役、勞役。

    必須要和戶籍土地做人身綁定。

    再往前推,就是當初的官田、民田的區別,以及慣性之下官田大量減少之後各個縣的稅率完全不統一。

    再再往前推,定都北方,江南作為經濟中心,這些物資不能通過傳送門直接送到北方,必須要有人服徭役給送過去。

    就算沒有京城所需,地方上修個河堤、修個防波堤等等,也得徵發勞役。

    也就是說,最簡單的,讓田為母、丁為子,甚至取消丁的存在價值,只以田徵稅,就需要達到諸多前提條件。

    首先,得收錢,不能收糧。

    其次,錢能確保可以買到東西,物價基本穩定。而這個的前提,又是大順需要有一支海軍,和海上運輸隊,以及蝦夷遼東南洋等商品糧基地,保證糧價穩定,並且可以把江南的物資運送到京城,維繫朝廷運轉。

    然後,得有大量的“無業遊民”,地方上如果有什麼徭役,可以花錢僱他們來幹。

    再然後,地方上得有錢。

    而地方上想要有錢,就必須搞稅制改革。

    搞稅制改革,反過來又需要以上作為前提。

    應該說,是遼東的商品糧、南洋的稻米種植園、海軍、海貿貿易的白銀,這四項東西,堪堪支撐起來單獨一個蘇南的改革。

    一直到大順徹底放棄運河,皇帝認識到錢真能買到東西之後,蘇南的改革才算是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