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七一八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

    興鹽之一弊:取滷之法,為攤灰淋滷法。得鹽之法,為草木煎煮法。

    此法,每場一面,需灰百擔,方能取滷。而煮鹽一鍋,也需柴草數擔。

    對興鹽來說,這是弊端,因為成本太高。

    但反過來看。

    取滷用的草灰、煮鹽用的柴草,又都需要大量的草場林場來維持,這也證明淮南有大量的可開墾的土地。

    且每場一面,就需草灰百擔,可知一個煮鹽場,至少需要六百畝左右的柴草地,方能維持運轉。

    阜寧等地,皆有巡草廳,官兵需要每年巡邏,保證這些煮鹽的草場地不被開墾。這也使得這些草場地,經過多年的草木生長,已經不再是鹽鹼地了。

    這正是墾荒有利的地方。

    興鹽之二弊:鹽戶苦難,鹽商壓榨,多有逃亡者。

    鹽戶之苦,陛下耳聰目明,定有所知。

    僅以阜寧以南百三十里的一處鹽場來說,大前年招募了750戶鹽戶,之後水災、鹽商壓榨,至今逃亡的只剩下了80戶。今年又要重新招募。

    鹽戶之苦,實在訴說。只是既為鹽戶,又不能去南洋,又有巡草廳盯著不能開墾,鹽商奸詐又多剋扣,如何不苦?

    這些都是弊端,民日疲、心日怨。

    但反過來看。

    這些弊端,也就都成為了利處好事。

    如漕運事,最難改的,便是百萬漕工衣食所繫。

    淮南也有十數萬煮鹽為生的百姓,但他們和漕工可不一樣。

    漕工被取代,只有靠朝廷安排給他們提供衣食,安穩生活。

    而底層漕工之外,還有些漕工,有走私、攜帶之利,這些都使得他們不願意廢棄運河、斷絕生路。

    即:漕工不願意廢運河,朝廷強行廢之。

    可對鹽戶來說,他們對於去鹽墾荒的態度,因為鹽商壓榨、天災苦難、不得墾荒等,並不反對去鹽墾荒。

    相反,他們非常支持去鹽墾荒。

    即:鹽戶想要廢鹽墾荒,朝廷強行不肯。

    因為他們之前過的太苦,這些弊端,現在都是改革中的利處。

    且因為取滷、煮滷之陳舊,需要大量的草場,實際上每個鹽戶手裡都有大量土地的使用權。

    一個鹽場就需要至少六百畝草場,提供他們淋滷、煮鹽所需。

    將這些草場,折算為墾荒入股之資,即便強行以一兩一畝的數量折算,每人所得也有數百兩。

    他們如何能不願意去鹽墾荒呢?

    既利百姓,又利社稷。

    興鹽之三弊:淮南多雨、雨熱同期。

    根據科學院連續三年之測量,如阜寧,年均降水量,在二尺九寸;南通州,年降水量在三尺三寸……且每年的五、六、七三月,集中了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六十有餘。

    五六七三個月,又是淮南各地最熱的時候。

    雨水集中,且雨熱同期,使得地滷含量日低。

    如果雨水不集中,且雨熱不同期,那麼就會造成熱天反鹽,使得地滷含量增高。

    因為淮南多雨、地滷日淡、雨熱同期,對於興鹽業大為不利。

    但是,反過來看。

    因為淮南多雨、地滷日淡、雨熱同期,使其大有利於淮南興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