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

    “是以,臣對北儒一派井田之說,自來嗤之以鼻。把手段作為目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下一步往哪走。”

    “假若可以均田,配之以青苗貸、加稅減負,減緩兼併之速度。而外可得南洋、印度、波斯、歐美之市場,發展工商,配之以南洋、印度之稻米,或有可為。”

    “抑兼併之說,歷朝也就說說而已,如何真能做到抑兼併?王莽倒是真正想要抑兼併,治標治本,但結果天下大亂。”

    “既以歷朝治國之本事看來,都無法做到抑兼併,那就只能順勢為之。以青苗貸減緩兼併,卻不抑制,而使工商業吸納失地之百姓。即便吸納不了,尚且還有南洋種植園一途。”

    “宋之青苗貸,為的是民不加稅而國用足。本朝若在一些地方行青苗貸,則是為了延緩兼併。臣在蘇南搞青苗貸,則是為了提高地價,防止商賈買地而不投工商。雖都是青苗貸,可各處目的不同,不當一概而論。”

    皇帝試著理解了一下劉鈺的邏輯,對劉鈺的想法,只能說既不全贊同,也不全反對。

    南洋米、印度米,確實不少。

    而若得南洋、印度、波斯、阿非利卡等地的市場,百萬人事工商為業,也未嘗不可。

    更多的,可能容納不了。

    但皇帝想問的,本就是距離蘇南很近很近的黃河以南的蘇北,只隔著一個南通州。

    更遠的地方,既沒有這等均田的機會,也不可能自己跑幾千裡來蘇南從業工商。

    聽起來好像確實沒問題,但皇帝總覺得好像哪裡不太對。

    不過劉鈺這麼說,也證明兩個人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皇帝不說他說的是蘇北,劉鈺也不說他知道皇帝說的是蘇北,但句句都和蘇南工商業聯繫在一起,這就是禿頭上的蝨子了——如果皇帝說的是陝西,那真是八竿子打不著。

    “那麼,愛卿覺得,若行青苗貸之法,朝廷會賠錢嗎?”

    這一點,劉鈺堅定地搖了搖頭。

    “陛下,若有一地,先均田,後行青苗法,哪怕青苗貸年年賠錢,其實也是賺的。”

    “陛下當知,若用紙鈔,可以多發!”

    “只要百姓藉助青苗貸,都認紙鈔,其實每年多發的紙鈔,也足夠賺回來了。看似青苗法賠錢,但印點錢就印回來了。”

    這個想法更讓皇帝錯愕,蒙元前明的紙鈔寶鈔,已經爆過雷了,現在劉鈺居然敢這麼想?

    可在這種事上,皇帝又信任劉鈺。

    “哦?愛卿就不怕紙鈔如前朝寶鈔?”

    劉鈺笑道:“陛下勿憂。若某地均田,而又不限買賣……臣斗膽試為陛下言之:一戶小農,若有耕牛,所能耕者,當有百畝。即便某地均田,一戶小農能均百畝嗎?”

    皇帝淡淡一笑,知道這是個根本不用回答的問題。

    大順有多少地、有多少人,他心裡多少還是有數的。

    百畝?差遠了。

    劉鈺又道:“那麼,若為小農,地不足百畝,陛下亦知天朝百姓對土地之熱愛,豈能不存錢以為置地?”

    “存錢置地,錢便不可亂用。”

    “他們的錢從哪裡來?從賣糧食上來。”

    “朝廷發的紙鈔,可以換成他們的糧食。只要他們還想存錢買地,那麼他們就會不斷賣東西、賣更多的東西,來換錢;反過來說,錢,就能買到糧食、買到東西。”

    “便超發紙鈔,這些渴望買地的百姓,也會如同一個水池,把這些錢鈔蓄入水池當中。”

    “此為其一。”

    “其二,若行青苗法,百姓若缺錢,必來借青苗貸。所以,若最終破產,收回他們土地的,依舊是朝廷。”

    “百姓想買地,兼併的地又在朝廷手裡。而這些地,又可以用紙鈔來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