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

    至於說此前英國內部論戰中,以威廉·坦普爾爵士為代表的“挺中派”……

    其實和伏爾泰筆下的英國和中國一樣,他們說的根本不是“中國”。

    換成“烏托邦”、“大洋城”、“理想國”,都沒啥區別。

    借了個皮而已。

    含沙射影。

    以古喻今。

    指桑罵槐。

    基本都是這麼一套東西。

    而這裡面,又恰恰有個英國國內階層非常特殊的國情。

    “保守派”這個詞,並不是往回退,而是說試圖維持現狀。

    支持自由貿易的、支持議會的、支持商人權利的,都是保守派——這在此時的大順必然是極端激進派,但在英國就是保守派,只不過是保守派中的改革派。

    而英國還有一個階層,是反動派。這些英國的反動派,放在大順,就是保守派。

    他們的主張,不用腦子想也知道。即:恢復王權、君權神授,別整天在議會扯犢子虛耗國力了。

    除了反動派,還有激進派。

    激進派的主張,是理性、自然哲學、反對宗教、道德治國。

    在面對中國問題的時候,很奇葩的一幕出現了。

    英國的反動派,與英國的激進派,合流了……

    這是因為此時的中國形象,都是他們自己虛構出來的,用皮做了個靶子,各取所需。

    如果不清楚這一點,以自己對中國歷史的瞭解,以為他們說的中國,就是自己所瞭解的那個,一定會感到不解。

    《格列夫遊記》的慧駰國,到底在諷刺什麼?

    【那麼些馬很好奇:既然你們人號稱是理性的動物,那麼自然和理性就足以教導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由理性衍生出道德,那麼,要宗教有什麼用呢?】

    在93年大風暴之前、在聖母院被改成理性崇拜聖殿之前……

    誰才是這些人幻想出來的那個“由理性衍生出道德、沒有宗教的”的國家?

    自然是那個【宗教僅限於引車賣漿者流,德學兼備的士大夫階層並不信教,他們崇尚的是永恆的天道——thespiritoftheworld——而這無需廟宇、偶像或教士。在那裡,理性與道德攜手架空了宗教】的某國。

    所以,他們是慧駰、是馬,是動物,是畜生。

    但,不是人。

    反動派出於君權神授、加強王權的目的,挺中。

    激進派出於理性自然哲學治國,根本不需要國教的目的,挺中。

    於是雙方合流,聯手塑造出一個劉鈺這樣的不是大順人的中國人都看不懂的中國形象。

    那真是看過之後,三代驚呼、文王慨嘆、周公墮淚、夫子高歌,萬萬神州盡堯舜。

    還有一部分反動派,是和此時大順的反動派的心態類似:隨著時代進步、商業發展,導致人心不古、道德敗壞、坑蒙拐騙、驕奢淫逸,所以要往回退。

    往哪退、怎麼退,這就需要一個“理想國”。

    荷蘭人沒選擇中國做稻草人,因為他們的精英階層自己編過一個“巴達維亞共和國”,承載了他們所構想的一切:政治、道德、精神、文化、民族。

    但英國選了現實存在的國家,施加上絕美濾鏡後打磨成理想國,承載他們所構想的政治、道德、精神、文化。

    二者的區別,是社會意識依託於社會存在導致的。

    荷蘭闊過,闊的比較早;而英國現在還處在即將闊但還沒闊的階段,所以暫時還沒編他們自己的巴達維亞神話。

    等著哪天真的闊到了天下第一之後,肯定也會編造自己的巴達維亞神話的。

    當然,他們肯定不叫巴達維亞神話,後世管他們叫“輝格史觀”。

    與荷蘭神話的誕生與破滅一樣,這一套東西誕生於拿戰結束後,大英正式登基為地球天子的1820年代,恰如荷蘭的巴達維亞神話誕生於海上馬車伕最輝煌時代。

    其實,不管是荷蘭式的臆想一個古代的黃金時代的巴達維亞共和國、還是英法式的臆想創造一個現實存在且富強的外國,本質都是一樣的。

    這兩種事,現在常見,以後也會常見的,並不稀奇,非常容易理解。

    但此時,英國民間雙方的論戰,反動派、激進派、保守派,幾乎三方都在拿著大順說事,而且各有各的理由。就顯得有些群魔亂舞了。

    真的、假的、編的、想的,融合在一起,亂成一團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