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頭上的貓1 作品

第220章 不過是土雞瓦狗罷了!

    然後也會給他們講故事,講一些忠君愛國啊,保家衛國啊之類的故事。

    有不少是取材於宋遼戰爭,宋夏戰爭,更多的是歷朝歷代的名將以及百姓保護家園的故事等等。

    狄友木也算是迷迷糊糊之中感覺到這種方式就是為了讓士兵的忠誠度更高,但裡面是什麼原理他卻不太明白,畢竟他自己的書讀得也不多。

    他不懂,但發現很有用。

    他手下的這些士兵服從性極高,而且紀律嚴明,更奇葩的是,這些士兵雖然強悍,但行為舉止之間竟然有些儒雅?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歐陽辯籌辦銀監衛的目的不僅僅是給央行保駕護航,他還想要建立一支實驗性的軍隊,看看後世的經驗能不能實現,也順便積累一些經驗。

    歐陽辯雖然不知道怎麼造槍,火藥雖然也知道配方,但現在製作出來並不是什麼好時機,但是讓士兵知道為了什麼而戰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他要求教會士兵識字,讓他們知道為了什麼而戰,宋朝有錢,兵器也不差,將領其實也很不錯,雖然騎兵少了點,但問題不是這些,關鍵還是士兵的素質低下的問題。

    宋軍的軍紀敗壞,將領吃空額,士兵訓練太少,紀律性太差,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本來不會強,拿著去打西夏,去打遼國,不敗才是咄咄怪事呢。

    所以歐陽辯另起爐灶,建立一支不受其他軍隊影響的軍隊,或者可以說是新式軍隊,來給以後的軍隊改革趟開一條新路。

    在騎兵小隊進行掃蕩封鎖的時候,中軍開始突進。

    原本歐陽辯和參謀處的人在遠處指揮作戰即可,但這次是近距離觀察銀監衛的作戰能力的好機會,所以歐陽辯和參謀處都跟在了後面觀察。

    歐陽辯觀察得很細緻。

    他看不出太多深層次的東西,但看令行禁止、弓馬嫻熟與否這些還是能夠看懂的。

    銀監衛在各自小隊長的指揮下,不疾不徐的前進,士兵的神情冷靜,進退之間頗有章法。

    參謀處的折家子是親身參加過戰爭的,他的眼光更為犀利,因此給大家講解。

    “……大家請看,前鋒小隊長一聲令下,騎隊開始緩緩加速,馬槍半垂,所有的人動作都相當嫻熟,可以看出訓練是非常努力而富有成效的;

    從人員招募完成道現在不過半年多的時間,作為騎兵這個訓練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但現在呈現出來的效果卻相當於至少兩年的訓練,這種結果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兵源是非常優秀的,大多數兵源都是靠北的兵源,自小對於騎乘有經驗,身體素質也非常棒。

    二是訓練時間是非常緊湊的,我們銀監衛的飲食有肉有菜飯管飽,這種情況下,兵士身體耐操,咱們參謀處安排的出操訓練以及馬術訓練的時間密集緊湊,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訓練,也不怕身體扛不住。

    三是指導員制度真是個偉大的創舉,因為教導士兵讀書,士兵的領悟能力越來越強,服從性也越來越高,所以半年多的時間才出現了這種奇蹟。

    但是這個時間還是太短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人雖然嫻熟,但動作之間並不能整齊劃一,如果碰到有經驗的對手,就可以通過空隙突進給我們的騎兵造成重大的傷亡。

    而且咱們現在的騎兵只能用這種方式進攻,還沒有能夠使用更多的戰術的能力以及在馬上和對手衝殺的能力,雖然對付土匪是足夠了,但若是要對陣正規軍,還得多練練。

    不過行長說得對,銀監衛可以先從掃蕩土匪作為練兵,這個過程中鍛造成為鐵軍精兵,成為令行禁止,能打硬仗的軍隊!”

    歐陽辯點點頭,眼睛緊緊盯著前方。

    騎兵幾十扔出勾鐮,勾鐮卡住簡陋的圍欄,然後騎兵們一個放馬拉扯,簡陋的圍欄轟然破碎,蹲在裡面的土匪頓時被嚇到屁股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