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禎絕不上吊 作品

第559章 關於秦朝鐵路

  為什麼就一定不會在商於古道,製造秦代的鐵路,從而解決大軍糧食運輸問題呢?

  要知道,這個的技術,當時的科技已經是可行的,無非就是思路問題罷了!

  他問我——秦始皇為什麼車同軌?

  為什麼非要讓兩車輪之間的距離,固定化呢?

  是不是,這個規定的出現,是為了配合某種戰略問題呢?

  ……

  這個問題,我記憶猶新。

  我們知道,“車軸適配車廂”這問題好解決——

  農村大量採用了套筒的辦法,將兩個車輪套在一起,從而能夠適應寬窄車廂的。

  這個手拉車,學名叫地排車。

  這種車,有兩種車輪,一種是兩個車輪被軸固定死了的。

  另一種,每個車輪上,都只固定半截車軸,在九十年代,農村手扶拖拉機沒普及之前,還很常見。

  若是真的為了配套方便,為什麼秦朝不採取這個辦法呢?

  不要忘了,這種辦法,才是最簡單粗暴,而又適應性更強的操作。

  完全可以做到隨時損壞,隨時更換啊!

  這在軍事上,才是最容易被採納的辦法啊!

  難道隨時都能將兩輛斷了軸的車,拼湊在一起的辦法,就比“專家解釋的車同軌”更差嗎?

  這不符合軍事規律啊!

  再來看這一副圖片

  這是秦陵兵馬俑的實物圖。

  為何追求統一的秦始皇,會放任出現兩種如此迥異的車軸?

  為什麼上圖的車軸,竟然與現代火車車輪如此相似?

  現代的解釋是:上面套著一把武器,用來絞斷敵人的馬腿,或者步兵。

  姑且不論這種形狀,怎麼固定武器。

  再來看另一種車軸的局部圖。

  看出差別了吧!

  有一個清晰的用來插入武器的孔洞!

  如果將上面的戰車,放在加高了的火車軌道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