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 作品

第87章 擼袖子下場(求推薦票)

    在泉南,一掛生豬下水,基本包括豬頭、心、肝、脾、肺、蹄子、腸子、肚子、尾巴等等。

    豬頭上又分腮子、耳朵、拱嘴和口條。

    因各地的風俗及飲食習慣不同,豬下水的具體所指範圍也有很大不同。

    比如魯菜有一道著名的爆炒腰花,所以這邊腰子屬於單賣品,很少歸於下水行列。

    除了四掛下水,呂冬還在市場上買了些做工精良的大號塑料餐盒,到時裝上食物,起碼看起來像那麼回事。

    東西送到家裡,先放冰櫃裡面,胡春蘭明天會專門拿出一天時間做滷煮。

    呂冬回到大學城已經是下午,喬衛國那邊不用擔心,杜小兵這邊也沒啥大問題。

    他畢竟是練體育的,除了手腕發酸,其他都還好。

    五點多,呂春又穿著便衣過來蹲點。

    呂冬問道:“有線索?”

    “沒有。”呂春說道:“下午創新港工地有工人報警,丟了個包,不過沒貴重東西。”

    呂冬好奇:“這是又一撥人,還是打一槍換個地方?”

    呂春搖搖頭:“暫時沒線索,市場是人流集中地,先在這試試。”他又呂冬說道:“我過兩天要去泉南臨時執行任務,不能對外聯繫。”

    到晚上回去,市場這邊一直風平浪靜。

    二號清晨,剛吃過飯,呂冬就開始忙碌,協助胡春蘭處理昨天進的生豬下水。

    這年代不是十多年後,屠宰戶或者屠宰場處理的沒那麼精細,市場買的生下水在下鍋之前,必須進行二次處理。

    因為就四掛,也沒做特別準備,就用傳統法子處理。

    呂家村逢年過節滷煮下水的傳統能追溯到百年以前,村裡擅長的人不少,但真正以下水為生的,全村只有程立峰一戶,

    胡春蘭從呂冬奶奶手中學得這門廚藝,然後根據自個積累的經驗,做了些變化。

    有的變化能把一道傳統菜餚殺死,有的變化能讓味道更進一步。

    胡春蘭屬於後者。

    限於家庭條件,這是呂冬小時候最難得的美食,他從十歲出頭起,就學著協助胡春蘭處理生豬下水。

    歸根結底,小時候肚子裡缺油水,饞的。

    那是個一家燉雞,滿街吞口水的年代。

    四個大豬頭整齊擺放在桌子上,大灶鐵鍋熱水燒沸,下面的火灶中,烙鐵、火鉤子和粗鋼條燒的通紅,隨時等人啟用。

    豬頭和豬蹄上面,很多細毛不好處理,必須進行二次脫毛。

    呂冬粗布包裹鋼條,拿起來稍等降溫,來到一個大豬頭前面,調整好角度,直接插進拱嘴鼻孔裡面,焦糊味立即飄了起來。

    鋼條不停在豬鼻孔中攪動,力求除毛必盡。

    連捅倆鼻孔,鋼條放回灶膛火中,改換烙鐵。

    接下來,用烙鐵給豬頭做除毛美容。

    烙鐵不好下的地方,還有燒紅的火鉤子。

    這樣除毛效率比較低,過後還要再將發焦的地方刮一遍。

    但這是呂家村的傳統做法。

    松香和瀝青除毛輕快省力,這邊的人很早就知道,甚至多年前一度用過瀝青。

    程立峰已經去世的父親,當年認識到瀝青的毒副作用,幾乎以一己之力糾正了全村的做法。

    村裡,除了程立峰做下水生意,其他人滷煮下水要麼自吃,要贈送親朋好友,自然不會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