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五個高官女兒愛上我 作品

第153章 路北方拋10億項目,驚呆眾人


                 路北方之所以要在董家臺村平整20餘畝土地,就是因為投資人董家華是董家臺村人。路北方吃準董家華回鄉投資,最樸素的想法,就是回來造福鄉親,回報桑梓,讓這塊土地上父老鄉親,跟著自己富起來,日子過得紅火起來。

  但在這個從未進行工業開發,以農業生產為主偏遠小村莊,要平整20餘畝土地,再建立工業用水用電配套,卻並不容易。

  耕地紅線,碰都碰不得。

  林地也一樣,受到衛星天眼監控保護。

  況且大面積毀林引進工業,並不是路北方的作法。

  因此,董家臺村的20餘畝工業用地,只能在丘陵荒坡地段開闢。

  這段日子,路北方就和老支書董洪武、現任支部書記董立東,以及貼身的司機孫家旺組成工作專班,天天駐紮在董家臺村裡,上山下坡放線,深入村民小組,協調村民自留地村裡需要徵收用作工業用地的問題。

  路北方在臨河鎮的威信很高,深受村民愛戴。

  大家都堅信路書記來搞工作,一定會公事公辦,一定會站在自己作為農民的立場來辦。因此在動員會上,路北方和董家臺村支部書記將徵用地大概位置,以及別的地方徵收村民土地的基本政策說了一遍後,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

  甚至還有群眾在臺上直言:“路書記,我那地本來就種不了啥,董家三娃子要回到村裡辦實業,我那丁點地,就不用賠了!”

  “我的也是一樣,反正種不了啥。加之年紀大,娃不在身邊,也沒力氣種了!路書記,你隨便用吧!”

  但是,路北方卻沒有這樣做。

  他領著董家臺村村支兩委的專班,深入這些百姓家裡,與他們促膝長談。

  針對每家的情況,拿出具體方案。

  家裡條件好一點,想住進城裡的,那麼就給予經濟賠償。

  若家裡條件差一點,想在村裡住,孩子多還沒有啥文化的。路北方直接就在徵用合同中標註,以後村裡引進的企業,優先錄用這些村民成為產業工人!

  徹底解決他們的失地之後的後顧之憂。

  綠水青山帶笑顏。

  路北方的這種處理方式,讓村民更加擁護企業的落戶。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全部落實佔用村民的自留地和青苗賠償問題。

  待到全體村民在徵用合同簽上大名後,路北方叫來推土機開展作業,沒幾天,將那些小山包以及坑坑窪窪不見了,昔日的茅草坡,變成一眼望不到邊的大工地。

  看著挖機在工地上忙碌,路北方拍了個小視頻,發給遠在德州的董家老爺子董敏行,董敏行看著熟悉村莊以及在工地上幹得熱火朝天的鄉親,動情的淚水不由模糊雙眼!

  他當即就打電話將他兒子董家華給“責罵”了一通,說你還磨蹭啥呢?路書記一回到臨河鎮,就帶人平整了20畝土地,就為了方便你蓋廠,你怎麼回事啊?……

  ……

  路北方在臨河鎮忙著做這件事情,此時的招商局局長陳文棟,正風塵僕僕輾轉廣州和珠海,到處和老闆接洽,商談。

  雖然上一任現任縣長左秋的桃色風波,已經在歲月中銷聲匿跡,但是由於綠谷的先天條件有限,陳文棟招商並不理想,只招了個電子代工廠回來,也就投資幾百萬元。

  這段時間,除了陳文棟招了家小企業之外,縣裡其他部門業績平平,只有教育局招了個藝術培訓學校簽約之外,至於工業企業什麼,還真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