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羊奶 作品

第四百八十四章:燕京!燕京!燕京!揭開朦朧面紗!



            “王爺,這是在初代蒸汽機基礎上,增加的,利用蒸汽推動的鼓風機,也正式由於這個鼓風機的存在,蒸汽提供的力量變得更加強勁了……”

連桿往復的巨大噪音中,楊六六指著與鍋爐底部連接,往復運動的鼓風機,扯著嗓子大聲介紹道。

雖然環境惡劣。

可朱元璋為首的大明眾人,已經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

巨大的鍋爐,一根根長長的鐵管,震耳欲聾的轟鳴聲。

即便不懂蒸汽機的原理,也隱約感受到,工業時代的崢嶸。

朱棣一直認真聽著。

不過,視線並沒有過多集中於蒸汽鼓風機上。

而是看著鍋爐另一側,用一根鐵管連接爐底的大書包!

楊六六停頓時,他指著四四方方,鐵製的‘大書包’,詢問:“這個鐵箱子裡裝著什麼?”

楊六六搓了搓手,快步走到鐵箱旁,獻寶似介紹:“王爺,裡面裝著猛火油,很多需要增加蒸汽動力的時候,加煤一時半會兒很難迅速升溫,產生更強勁的動力,我們就加了這個裝有猛火油的鐵箱子,只要需要時,擰開閥門,猛火油就會從爐底上方噴灑在煤炭燃燒的火焰上……”

朱棣不由微微愣怔。

這個思路,和飛機瞬間提速,往發動機中,迅速噴甲烷有這異曲同工之妙。

至於易燃的猛火油並不新奇。

中原很早就在戰爭中利用猛火油了。

而在南海這邊,石油更是很常見。

婆羅洲就不說了。

他現在佔據的呂宋,就有很多自湧的猛火油‘泉眼’。

百姓為省錢,會購買用來照明。

只是氣味太大了。

點一個晚上,第二天,人的鼻孔都是黑的。

玻璃廣泛應用,玻璃燈罩的出現,解決了灰黑的問題,但依舊無法解決氣味問題。

有商人已經開始著手改善這個問題。

已經發現過濾雜質,能有效減少燃燒產生的灰黑問題。

……

不過沒想到,研究司率先在蒸汽機上,廣泛應用起了石油。

相信,隨著應用石油開採、石油加工一定會發生技術性突破。

甚至,燕藩官方以及民間的研究人員,會開發出,專門燃燒石油產生動力的內燃機、船用重油渦輪機……

當然,這些技術,不可能很快出現。

他估計也看不到這一天。

但隨著石油廣泛投入提供動力的用途中,這些,在未來肯定會發生的。

而且,從楊六六等人,能想到,在燃煤爐子中,通過增加噴灑石油的創新想法,足可以證明,如今燕藩治下,活躍的創新力。

“你們做的很好……”

朱棣不吝言辭讚揚。

楊六六等人,頓時樂的合不攏嘴。

朱棣笑笑,指著煙囪。

這個煙囪……

實在是瞧著彆扭。

一艘蒸汽動力船上,煙囪的佈局工藝,竟然仿照家裡面生爐子。

他想想,就又好笑又好氣。

“這個煙囪是誰設計的?”

楊六六可不知,朱棣瞧著煙囪十分不順眼,以為又要被誇讚,拍著胸脯笑道:“王爺,是俺,俺家廚房裡的蜂窩煤爐子的煙囪,就是這樣設計的。”

朱棣瞧著楊六六笑著時,露出的八顆大白牙,差點被氣死,發問:“這樣的煙囪,排煙足夠暢通嗎?”

就船幫外面,那個九十度直角向上的結構,他就知道,排煙肯定不暢通。

要知道,排煙暢通與否,也決定了鍋爐的效率。

朱棣看著楊六六撓頭,笑道:“你們增加了猛火油噴灑,是不是因為發現,添加煤炭的速度,如果超過一個值後,再多添加煤炭,不但增加鍋爐的效率,反而還會降低效率?”

楊六六連連點頭,眼睛亮晶晶看著朱棣。

只有他們這些研究人員才知道王爺的厲害。

很多時候,王爺隨口點撥一下,就能讓大夥找到解決問題,把研究做成做好的方向。

朱元璋等人,看到楊六六的眼神,不由好奇看向朱棣。

朱棣指著煙囪,“我認為,煙流動,和水流動應該有些相同之處,一條河流越寬,越筆直,水是不是越發容易流動,你們不妨試試,做一根更粗的筆直煙囪,直接從動力艙,直通甲板……”

其實,煙囪最好高度要高。

同時,最好上細下粗。

另外,如果想增加鍋爐效率,最好使用多個小鍋爐,小鍋爐的水量少,更容易迅速升溫加熱,多個小鍋爐同樣,也增大了爐底的受熱面積。

不過,這些他不想直接點明。

指明直通甲板的方向,他相信,這些問題,在今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一定會慢慢發現的。

或許,最終還會研究出氣壓差這些原理。

他全都說了。

直接應用,沒有無數次的實驗,研究人員,就不可能去專研,為何高度越高,上細下粗,就越有利於排煙。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工匠經驗。

而工匠經驗在工業中大規模實驗、應用中,就會慢慢催生人們去鑽研其中的內在原理。

化學、物理這些學科,進而就會慢慢誕生。

就好像,他讓東旭做兵備官,協調軍工生產,提高武器性能。

東旭慢慢開始研究彈道,研究彈丸初速度、進而發現了重力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的關係等等。

未來,這類由工匠經驗表象研究,最終深入到內在原理鑽研,會越來越多。

“楊師傅,伱們這艘試驗船的速度有多快?”藍玉見朱棣不詢問了,迫不及待好奇詢問。

眾人也頓時精神一震。

剛才看到這艘速度奇快的船時,當時他們就想問這個問題。

楊六六笑著介紹:“梁國公,俺們是從雞籠嶼出發的,雞籠嶼至棉花島,直線距離六十五公里,我們在試驗檢測中,做了很多大機動轉彎,行駛路程絕對大於六十五公里,總耗時兩個半小時!”

三個半小時!

沒小時,差不多十幾公里,接近二十公里!

眾人默默算著。

露出震驚之色。

二十公里其實並不算快。

戰馬的速度,輕鬆超過這個速度。

但這是海上!

而且,蒸汽機有著戰馬無法解決的優勢。

朱棣點頭,笑著說道:“這個速度已經很不錯了,如果用蒸汽提供動力,安裝在車子上,蒸汽動力車頭,後面掛上一串車廂……”

朱棣對楊六六等工程師,描繪起了火車。

“若真能給輪子裝上蒸汽車頭,把輪子放在兩根鐵軌上行使,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把這種蒸汽提供動力的軌道交通建立起來,咱們呂宋,從北到南,最多也就一天時間。”

“而如果在中原,修建這樣的工程,可以極大促進,內陸地區的商貿以及人員往來,試想一下,即便是每小時十五公里,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不間斷行使,從金陵到蒙漢示範區,也就一千五百多公里,就算為了避開一些,不利於直線鋪設軌道的地形地貌,路程翻倍,三千公里,這種軌道交通,也可以在十天時間內,將兵力,從金陵投送到長城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