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羊奶 作品

第四百八十三章:爭氣機!給燕王爭氣!



            李琪步履很快。

話語中,多少帶著一絲埋怨。

打下呂宋,燕京建設逐步進入軌道後,王府就搬遷到了燕京。

同時,東番更名為蓬萊。

設立蓬萊省。

他這個宜蘭縣令,升任蓬萊民政官,相當於大明的一省布政使。

說實話,他也知道,他能升任布政使,除了他這些年,在宜蘭兢兢業業,按部就班,按照王爺設計的兩個理念、兩個主張,一絲不苟執行。

很大原因,是宜蘭的底子好。

不但有放眼蓬萊省,數一數二的農耕條件。

還有最大的私營僱工身股製造船廠。

經濟發展速度,想不快都不行!

王府尚未搬遷至燕京時,宜蘭就成為整個蓬萊所有縣府中,僅次於雞籠嶼的第二經濟大縣。

正是有這份功勞。

當王府搬離後,他才能升遷改任至雞籠嶼,同時,在雞籠嶼設置省衙。

成為蓬萊最大的民政官。

按照他們燕藩的軍政設定,蓬萊省應該還有一個協的陸軍。

協統是蓬萊最高的軍方官員。

不過,王爺考慮到蓬萊距離大明很近,為了釋放善意,也為了不刺激大明的保守派。

所以蓬萊省沒有駐紮正式的陸軍。

只有歸屬省衙的警察隊伍。

警察和以前的衙役差不多。

王爺在洪武二十三年,將王府搬遷至燕京時,取消了原本的衙役制度,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更先進的警察制度。

警察也是他們這種,地方民政官所能掌握的武裝力量。

……

當然,他能成為蓬萊省最高民政官,還有一點原因。

就是他是駙馬。

蓬萊距離大明很近,隨著海貿興起,兩地往來更加頻繁。

他這個駙馬,燕藩的蓬萊省最高民政官,有利於,潤滑大明和燕藩之間的一些矛盾。

所以,他很清楚,他這個民政官並不是燕藩地方官員中最優秀,最有能力的。

身份的加持作用很大。

也正是因此,他一直兢兢業業,不敢有半分驕傲,半分懈怠。

父親說過,能力不夠,可以用努力去彌補。

太孫成婚,他也回去了。

不過,太孫大婚第二天,他就悄悄乘坐前往蓬萊的海船回來了,不敢有半刻耽擱。

就是想用努力,做出點成績。

這次燕京研究司派出發明蒸汽機的楊六六來雞籠嶼,協同雞籠嶼造船廠,製造一艘,純蒸汽動力的實驗船。

作為王爺開國的獻禮。

按照他的本意,不要搞得太複雜。

他聽王爺說過,只要把蒸汽機,連接到現在兩頭牛牽引的轉盤機括上就能把一艘畜力動力船,改裝為蒸汽動力船。

可研究司和造船廠為首的工程師們不幹。

認為這種只是改變動力,沒有其他創新的蒸汽動力船,配不上王爺開國獻禮。

非要搞四軸四槳蒸汽動力船。

四軸四槳他也知道,就是在戰船的前後左右都安裝有槳葉。

這樣,無論是左轉、右轉、前進、後退都能依靠蒸汽動力,迅速完成。

不要在配合風帆的風向、洋流、畜力同時操作。

後者,想要完成轉向,即便是海軍技術最出色的將士,也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轉向。

……

李琪收斂急躁思緒,扭頭,歉疚道:“楊師傅、王師傅,對你們發牢騷,話說的有些重了,犯了官僚作風,你們可別生氣。”

想做成事,官僚風氣可要不得。

太孫大婚,他也去金陵工業區看了。

觸目驚心啊!

他可不想,因為剛才的話,導致這些工程師,壓力大,反而做不成事。

王爺最忌諱官僚作風。

除了搞僱工身股制,同時還命各地官辦工廠自負盈虧。

僱工身股制,團結工人。

自負盈虧,關係工人酬勞、分紅、對研究人員的研究投入,工廠負責人的升遷。

說實話,他這個一省最高民政官說的話,如果不符合人家工廠的利益,人家也未必聽。

也就是他們這群人,都是從中原過來。

舊有的一切,對他們影響太大了。

燕藩新風,還沒有把他們骨子裡,舊有的一切,徹底掃除。

而王師傅、楊師傅這樣的工程師,以前在中原,更是身份很低的匠人,他們雖然明白燕藩的環境,也知道自身地位已經提高,根本無需怕他這個民政官。

因為他們的升遷,是根據貢獻。

考核他們貢獻的,也不是他這個民政官。

而是工部,每年都要根據他們的業績,派遣一個由研究人員組成的,民間性質的科研工會進行考察。

工部對考察結果進行核查,確定無誤後,予以獎勵、升遷。

這是一套垂直系統,與地方民政官員,沒有任何交集。

相反,地方民政官想做出經濟成績,還得為工廠、農民提供服務。

大家沒有領導關係。

只能說是,相互合作,相互成就。

可以想象,再過二十年。

新一代的青年人成長起來,一掃他們從大明帶來,無法全部清除的舊有一切後。

他這樣的為官之人,就不會如他一樣,一不留神,就帶上官僚作風。

而如王師傅、楊師傅這種,新一代研究人員,也不會再因過去的記憶,總是對當官的存有敬畏之心。

王師傅笑道:“我們都知道李大人您心急,關心我們的研究,不過李大人放心,這次請大人來看看,就是因為我們有十足把握……”

“成了!?”

不等王師傅說完,李琪猛地頓足,驟然轉身,眼睛亮晶晶盯著二人,激動之下,再次確認:“真成了?!”

不是他不夠穩重。

實在是,之前幾次,自己跑來查看進度,他們給他的打擊太大了。

楊王二人含笑點頭。

李琪抓住二人手,催促:“快,快帶我去看看!”

話中,拉著二人,就往雞籠嶼造船廠狂奔。

惹得經過的百姓,紛紛頓足,好奇議論。

“咱們李大人這是怎麼了?”

“可不嘛,俺還是第一次見李大人,跑的像兔子一般。”

哈哈……

……

李琪可不知道,被百姓善意笑著議論。

即便知道。

也不在乎。

也不能在乎。

燕藩的官,可不能因為百姓說一句,跑的像兔子,就給人家治一個大不敬之罪。

很快,三人就來到停放蒸汽動力船的船塢。

有些醜陋,一根從船幫伸出的鐵皮煙囪,拐了一個九十度直角彎,矗立在船幫外面。

黑煙正從煙囪,滾滾冒出來。

造船廠負責人,邀請道:“李大人,咱們上船吧,鍋爐已經燒起來了,可以出海,咱們出了海灣後,進行各項測試檢驗。”

“好!”話音響起時,李琪已經跨步走上踏板,幾個箭步,就來到船上。

很快,一群造船廠以及燕京研究司的工程師,隨行登上,這艘只有一層甲板一個動力船艙的試驗船。

嘟——

艦首突然響起的聲音,嚇了李琪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