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下雨 作品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又欠人情

    看著馮天放拎著鞭子一言不發地轉身離去,傅松不禁有些後悔,雖然剛才說的都是些大實話,但往往越是大實話,越是容易傷人。

    傻子往往是最快樂的,人活得越明白,越是快樂不起來。

    傅松覺得自己應該算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快樂人之一,儘管他不是活得最明白的那個人,但誰讓他知道的太多呢?

    上輩子他就經常聽到很多“過來人”規勸年輕人要老實本分,要腳踏實地,要耐得住寂寞,要吃得苦中苦,不要異想天開,不要幻想一夜暴富,要如何如何,不要如何如何。

    彷彿他們說的就是聖經,他們做的就是準則。

    可到了後來,當年輕人回過神來,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於是開始反抗,卻反抗不能。

    無法反抗,那就躺平唄,結果連躺平都不行。

    “過來人”會語重心長、苦口婆心地鼓吹奮鬥、努力、目標、理想,言辭鑿鑿地告訴年輕人,要趁著年輕,多去奮鬥與努力,多去挑戰自己的極限,多去完善自己,多去把在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

    越努力越幸運,越奮鬥越幸福,只要努力,只要奮鬥,就會過上好日子,就會成功。

    但年輕人已經對“過來人”失去了信任,冷眼看著他們像小丑一樣表演。

    於是“過來人”惱羞成怒,對年輕人破口大罵:“世界上怎麼可能什麼事情都順著你的心?不要鑽牛角尖地認為自己努力就一定有回報,你的命就是這樣,自己踏上的路,哭著跪著也得給老子爬完!”

    罵完後,“過來人”再拍幾部一窮二白時候的紀錄片,找幾個當事人現身說法,然後義正言辭地拷問年輕人的心靈:“想想一窮二白地時候,那時候的青年生活條件比你們差多了,人家怎麼那麼有朝氣?”

    答案很簡單,因為那時候的青年是真正的主人!

    他們不是在從事奴隸般的僱傭勞動,而是作為主人翁從事著自己熱愛的事業。

    他們在工作時不是在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和剩餘價值,而是在切實地實現著自身的價值。

    即便工作再勞累,即便生活再艱苦,他們從中獲得的也是作為能履行自身使命的充實感,而非被剝奪的空虛感。

    年輕人正是認識到了這個血淋淋的現實,才選擇躺平,反正再怎麼奮鬥,“過來人”也不會給自己任何一丁點好處,何苦為難自己呢?

    於是,“過來人”發現年輕人越來越不好騙了,越來越不服從管教了,最讓他們目眥欲裂無法忍受的是,年輕人居然越來越注重錢了。

    “過來人”不是沒錢,但他們覺得這些錢是他們努力奮鬥獲得的,是他們的命根子,年輕人居然敢挖自己的命根子!

    這是什麼行為?這是要來分自己的蛋糕!豈有此理!

    韭菜不自己主動跑到盤子裡,居然還要老子親自割,豈有此理!

    奴隸居然敢跟主人討價還價,反了天了!

    可他們卻忘了,年輕人之所以越來越注重錢,越來越把錢掛在嘴邊上,不正是他們從小灌輸給年輕人的價值觀嗎?不是整個社會的價值導向嗎?

    不是現在的年輕人變精明瞭,不好騙了,而是社會變了,時代變了!

    時代早已變得面目全非,再用幾十年前的社會準則來要求年輕人,根本不現實!

    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

    如果把現在的年輕人扔回到四十年前,三十年前,他們的表現一點都不會比他們的前輩差!

    在一個一切向錢看的社會里,妄想用理想來讓年輕人給自己賣命,可能嗎?

    要想讓年輕人賣命,就得拿出真金白銀來!

    傅松正是因為早就看明白了這一切,才不願在年輕人面前誇誇其談講大道理,更不願成為年輕人的“人生導師”。

    說一千句,道一萬句,都不如把錢給夠了來的實在!

    年輕人的要求其實很低,他們只是想活得更有尊嚴,而在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里,錢雖然不能代表一切,卻多少能帶給年輕人一絲可憐的尊嚴。

    傅松一直都在儘可能地給集團的年輕人創造一種有尊嚴的生活環境,儘管他能做的不多,但至少在努力

    ,沒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