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 作品

第二十四章 東進計劃

    湯姆以前看過的文章,印象中美國的糧食過剩,要等到19世紀後期,也就是大規模西進後,海量的土地被用來耕種後發生的,還早得很。並且現在畝產其實也不高,種田還是很辛苦的活。農夫們普遍也會搞點別的,比如打獵,種植些水果蔬菜之類的。但是不利於保存的東西,只能在小鎮範圍內流通了。

    糧食有銷路,牧場的牛馬羊什麼地方自然也就有人買,讓湯姆大跌眼鏡的是還有不少人養豬,他印象中歐美人都是吃牛肉的,也就德國佬喜歡吃豬肉。其實都是錯覺,南北戰爭時,醃豬肉其實是美軍主要軍糧之一,並且屬於高檔食物。其他的主食是硬的要用錘子槍托之類敲碎泡水才能吃的餅乾,更要命的是,還會生蟲。所以或烤或煎或煮的鹹豬肉就成了香餑餑。而沒有足夠的數量的東西,是不可能成為軍糧的。

    有記載黑心商人還把把豬下水弄進去以次充好冒充醃豬肉。因為當時這種東西都是用鹽滷醃著,使用不漏水的酒桶裝運。不打開根本沒辦法看出來,只要抽查能過關就行。

    小鎮其他各種產業,基本都是在糧食值錢和銷路不愁的基礎上以及野獸們的屍體上得以發展起來的。

    所以商隊對於小鎮的作用其實非常巨大。

    湯姆研究了小鎮各大戶的商隊,發現其實浪費嚴重,出一趟車起碼要3~5個人。完全可以以更大的規模和相比較下更少的人手來完成運輸。能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因為各家商隊的目的地都是差不多的。

    於是沒幾天就有一幫人在扳著手指計算,半個月後各家商隊形成聯合運輸隊,20輛車,一輛馬車兩個人,輪流駕車,共40個人。加上各家的負責人,順便說一句,還有兩家只出了人,沒有貨物與馬車,他們是去採購物資的,回程時馬車會有不少空餘位置用來裝貨。還有些農夫同行回老家探親。回程時,還會運載一些移民去摩根堡小鎮。小鎮已經有一些常駐人員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城鎮活動了。

    50多人全副武裝的商隊規模這個時期已經能嚇跑幾乎所有劫匪。馬車也都換成大型馬車,雙馬,滿載能裝1.5噸。

    一次出動就是30噸的運輸量。並且全都是工業製品,沒有低附加值的佔分量還賺不到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