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948章 漢府矛盾

    楊諒本就耳根子軟,聽得裴文安的籌謀,心中大喜,彷彿已經大位在握,便準備依計而行。

    但北據一派的人卻是紛紛反對,認為這種冒險行動只是理想化的結果,一旦兵敗,則大勢傾頹,絕不可行。

    楊諒聽得北據一派的說法,又覺得對方說的有道理,便不願再進擊關中。

    雙方爭執一日,也沒能確定到底如何出兵。這時候楊諒優柔寡斷的弱點便凸顯出來,也為這次叛亂蒙上一層陰影。

    還是王頍建議楊諒說道:“大王手下將領士卒的家屬們,都在關西,如果用他們當主力,就應該發動攻擊,長驅直入,直接奪取京師,是所謂疾雷不及掩耳。而大王如果只打算佔據北齊舊有疆域(楊諒管轄地),則應任用河北之人。”

    西進和北據兩種路線,實際上代表著未來楊諒政府是由哪一派勢力來進行主導,這才是眾人一直爭執不下的原因。理智上來說,王頍更希望楊諒能夠選擇直接進攻關中,但他本人又是晉陽王氏一脈,為北據一派,所以態度也含糊不清。

    楊諒心中並無準確的目標和計劃,其更希望先據北齊舊有疆域,穩定形勢,再揮師進擊關中。而貿然向關中發動出擊,一旦戰敗,便是覆亡之時,楊諒根本沒有這種決心。為了使事情更加穩妥,也為了緩和西進、北據兩派的關係,因此他決定兼用兩種策略,既取關中,又佔據北齊舊有疆域。

    為此,楊諒諸軍齊動,派大將軍餘公理,從太谷(今山西省太谷)出發,前往河陽(今河南省孟縣),威懾洛陽;大將軍綦良從滏口(今河北省武安西南)出發,前往黎陽(今河南省浚縣),直取相州,抵禦青兗方向的府兵;大將軍劉建從井陘出發,奪取燕趙地區(今河北);柱國喬鍾葵從靜樂(今山西省靜樂縣)出發,平定代北的朔州、代州、豐州三總管府。

    楊諒又加裴文安為柱國銜,為關中道行軍總管,與紇單貴、王聃、大將軍茹茹天保等人率軍十餘萬直指京師。

    裴文安是楊諒麾下第一流的文武全才,若是按照裴文安的計劃,楊諒未必不能擊破楊廣,佔領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