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948章 漢府矛盾

    叛軍匪首裴文安率軍在攻破蒲坂之後,意圖渡河西進。

    其部數萬主力在大將紇單貴指揮下趁夜偷渡,河西岸的隋軍毫無防備,見此大潰,使叛軍不費吹灰之力便成功偷渡。

    紇單貴成功渡河,其主力正欲進攻蒲津關,正好此時輕騎突進的獨孤覽率八千騎兵到達。

    紇單貴措不及防,被獨孤覽所部堵在了蒲津關和黃河之間的狹窄地帶,進退不得。雙方交戰,紇單貴所部被隋軍擊破,損失慘重。叛軍人馬相驚,落水溺斃者不計其數。裴文安見此無奈,只得命紇單貴返回河東岸。

    戰後叛軍整點軍馬,損失過萬。裴文安無奈,只得退回蒲坂,修整再戰。

    隋軍援兵數百里馳奔,在蒲津關外大勝叛軍,殲敵過萬,成功守住了蒲津關,給了大隋朝廷喘息之機,也使本就充滿變數的戰局,這時愈加撲朔迷離。

    不過隋軍雖然大勝,黃明遠並未紓解眉頭,反而越發嚴肅。雙方這一戰,實際上說明楊諒主力的攻擊方向正是關中。獨孤覽之勝不過是仗著所部出其不意,乃是僥倖,不是破敵的真正辦法。

    黃明遠心中滿是疑惑,歷史上的楊諒是絕對沒有進入關中的,所以他應該並沒有擊破蒲津關,但現在其十餘萬大軍氣勢洶洶,直逼蒲津關,又是怎麼回事?

    當然現在楊諒所選擇的戰略是正確的,那在歷史上又是如何走上錯誤道路的呢?

    其實裴文安東渡黃河,殺入關中並不完全是楊諒的決定,而是一份各方妥協下來的產物。

    當日叛亂之後,眾人便關於是西進還是北據的策略爭論不休。

    楊諒麾下心腹總管府兵曹參軍事裴文安建議楊諒說道:“井陘(今河北省井陘西)以西的地區(山西)完全在大王控制之下,太行山以東的各州府,亦為大王掌控。大王現在應該全面動員各處府兵,派老弱殘兵駐守險要,同時進擊大河以北各處叛逆州縣。而大王當率領麾下精銳,如風行雷擊,直入蒲津關,打開關中的大門。文安自請為先鋒,而大王率軍繼後,我三十餘萬大軍如雷霆萬鈞之勢,挺進霸上,威脅長安,到時候整個長安以東,便可傳檄而定。到時候,我軍聲勢大振,而京師震動騷擾,軍隊又不能馬上集結,朝廷內部必將上下互相猜疑,人心離散。而那時大王便是萬民所向,百姓必將簞食壺漿相景從。既取關中,大王以大勝之威號令天下,誰敢不聽。此舉雖險,但用不了十天,大事便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