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蟻 作品

第四百七十一章 油渣

    魚腩不愧是一條魚身上最肥妹的部分,高溫透過竹板剛剛傳遞上來,就已經開始滋滋冒油。

    “  1克碳水化合物和1克蛋白質都會提供4千卡的能量,但時1克脂肪則卻能提供9千卡能量,是前面兩種的兩倍還多!”

    “脂肪的能量密度巨大,在攝入同等重量的前提下,也更容易讓每天的能量超標。”

    說話間,畢方還想起了從前看過的一檔求生節目。

    那是在北極,裡面有位參賽者在只有一把小刀的情況下,狩獵到了一整頭大鹿。

    當時的情況來看,幾乎是必勝的,那可是幾百斤肉啊,兩個月都吃不完。

    結果第二天,大鹿身上的脂肪部分就被狼獾給偷吃光了,只剩下了大量瘦肉,也就是蛋白質。

    當時的環境可是在北極,在北極,脂肪就是生命的源泉。

    低溫會消耗大量熱量,沒有糖類和碳水化合物,想要抵抗就必須攝入高熱量食物,沒了脂肪,那位參賽者在第46天體檢的時候,直接暴瘦27斤。

    好在之後找到了其他脂肪來源,這才沒輸掉比賽。

    不過畢方情況不同,他現在身處雨林,環境溫度更高,活動上的能量消耗並不算太多,只靠蛋白質也能維持平衡,因此需要用油脂來做更有意義的東西。

    比如肥皂。

    “食物在求生中永遠不是第一位的,取水和保暖才是,甚至在水不夠的情況下要儘量減少攝食,因為吃飯會增加乾渴。”

    “如果每天水供應不足1夸脫,也就是1.1升,那就儘量不要吃乾的、含澱粉的、口味很濃的食物和肉食,如果有的話,可以吃那些含糖量高的食品。”

    【那為啥我感覺蛋白質好像提得人比較多啊】

    【是啊,隔壁的人全都在吃蟲子】

    【上次有人吃了個白白的鼻涕蟲一樣的東西,都爆漿了,還一臉猙獰的說蛋白質是牛肉的六倍,是難得的美味。】

    蛋白質這個詞之所以會頻繁出現在荒野愛好者的面前,畢方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沒有充足的植物學知識下,蛋白質是野外求生時比較容易獲取,以及相對比較安全的能量來源。”

    “第二則是糖類一般都需要在植物中獲取,入手的難度和安全性比起蛋白質來說較差。”

    捕捉一些小動物,小昆蟲,遠比吃一些不知名的漿果,蘑菇要安全得多。

    動物難抓,昆蟲卻隨處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