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來世 作品

第650章 定價權(1)

    由此形成一個噁心循環——很多企業由於資金緊張,不得不去向民間融資,而由於民間借貸利率高昂,大部分的企業變成了月光族,很大一部分的收益都會拿去支付利息,等到需要用錢的時候,再去借,然後接著還,如此週而復始。

    後世網絡上經常有一句話:“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在隨時都面臨著巨大資金壓力的情況下,又有幾個企業真的能沉下心來搞研發、主動搞產業升級?

    一句話總述:中外在做定價權博奔的時候根本是不對等的。

    流動性緊張導致生產企業被盤剝讓出定價權,而我們不斷地收緊和放鬆金融貨幣的流動性,這樣的鬆緊震盪會給流通和渠道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和不穩定性,這個壓力對於做流通的企業的庫存和現金難以平衡,最終會導致華夏的流通渠道企業在與外國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將定價權完全拱手讓人。

    就如某位大佬曾經說過的那樣——“華夏的企業都是孤立的,而外國企業早已經與金融資本緊密捆綁形成金融寡頭,這樣的博弈在定價權之爭中是很難取勝的”。

    ……………………

    而很不巧,作為一個重生者,楊鑄在過往5年內,一直致力於平臺的搭建和產業鏈價值流通渠道的疏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行為的核心邏輯跟古早以前的國企很類似——如果可能,但凡我所涉及到的業務,我一定要形成產業閉環,產業上的每一個價值環節,我一定要保證自己的絕對/相對控制力!

    如果說楊鑄一直只專注於農產品領域,只做銷售平臺,其實那還好,在華夏這種超級人口大國,在農產品這種超級賽道,就算他再牛叉,也頂多只能算作是小領主罷了。

    但很不巧的是,由於在國內率先採用了abs模式,有著鑄投商貿+鑄投國貿雙重背書的大華投資,在聯手宇宙行打通了數百家各級商業銀行後,在不考慮淨頭寸和收益回攏週期的前提下,在一定時間內手裡面可以調動的資金完全是一個恐怖級別的存在——雖然說遠遠無法跟黑石基金(black  rock)這種資產管理規模超過3.5萬億美元的超級巨無霸相比,但在此時的華夏,卻絕對是可以被視作另一個宇宙行。

    如此一來,只要楊鑄強壓著,大華投資就能通過“投資參股”的形式,以一個非常合理的綜合利率,向無數國內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從而避免部分企業被迫走向惡性循環。

    但僅僅只是如此的話,其實楊鑄也算不上特別有價值——畢竟現在的華夏已經有了四大集團(招商局、華潤集團、中信集團、保利集團),這四大央企每一個的身家都堪稱恐怖,也同樣承擔著企業投資的責任,只要國家覺得有需要,照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各個有潛力的企業輸血。

    之所以這麼重視楊鑄,其實還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

    那就是……

    定價權的價值鏈!

    ————————

    ps:後面還有一章,分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