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第171章 殺生

 衙役們假意阻攔,村民一捅而上將毛六打死。

 祝纓道:“行了。帶回去吧!啊!對了,忙完了到縣城來看景兒。”

 里正不明白祝纓這話是什麼意思,不過兇犯都抓了,縣令大人確實是個心繫百姓的好官!里正道:“收得差不多了,這就上城去。”

 祝纓道:“不急,先將村裡安頓好。”

 這才帶著毛六的屍首回縣衙去。

 ——————————————

 從河西村到縣城,快馬當天能到,拖著個屍體就要慢一點,祝纓索性算了兩天的量,中間遇到村鎮就架起屍首去遊一番。

 第二天,她回到了縣城。

 城門前的空地上已搭了一座三尺高的土臺,上面樹起了三根高高的粗木樁,一個用鐵鉤勾起了王大虎,另一個勾起了婁七,算上帶回來的毛六,三根木樁正好滿了!

 關丞慌得要命,帶著人出來迎接祝纓。他的身後是顧翁等幾個鄉紳,許多鄉紳回鄉督促秋收了,只有顧翁等田產在附近的還住在縣城裡。

 關丞見面先說:“大人辛苦!”

 祝纓道:“吊上吧。”

 然後問關丞:“縣裡一切可還好?”

 關丞忙道:“好好,都很好,公文也發出去了。想來回函也在路上了。這……三個都……”

 “啊!為防他們再作惡,就地格殺了。你來得正好,正有事要你做呢。”

 關丞小跑著跟在祝纓身後:“大人請吩咐。”

 祝纓道:“幾件事。第一,宣諭全縣,歹人已然伏誅,讓大家安心秋收。第二,該開始收稅了……”

 她說了幾件事,先是關於秋收之類正常該乾的事,接下來就特別提到了受到三個逃犯侵擾的村子,那裡的秋收肯定受到了影響,報稅的時候如果有困難,先不要急著催繳,把情況報給她,她再來做決定。

 關丞道:“是。”

 他現在老實得很,身後的顧翁等人也是一樣。

 祝纓又說:“再要宣諭全縣,這戶籍還得再理上一理,像這樣有賊人出沒的時候,反應還是太慢了。鄉、村、裡保消息都得暢通,無論上情下達都不能有阻滯。”

 “是。”

 “再有,要出個告示,警示全縣!”

 他們一面說一面往城裡走,城裡的百姓也不怕她,都笑著迎她。祝纓騎在馬上也頻頻向四下點頭。

 回到縣衙,她不忙別的,先起草一份告示。內容乃是針對流放犯以及流躥犯的,第一部分寫明瞭,朝廷的制度,到了流放地之後要服役,但是三千里的流放犯,服役三年之後就可以爭取在當地正常的生活了。即,像差不多的普通人一樣定居下來,入籍,完糧納稅,從此變成當地人。雖然他們犯了錯,但是還是有改過的機會的,讓流放犯們“不要自誤”。

 第二部分才是寫,福祿縣是個有法制的地方,絕不允許各地重犯過來犯事,必須遵守法紀,否則“嚴懲不貸”。

 她這告示寫得很清楚,第一部分佔了五分之四的篇幅,詳細寫了朝廷的法令規定。第二部分只是簡單一提。

 關丞接了之後,道:“小人這就將這發抄張貼!再向全縣張帖宣講!”

 祝纓道:“去吧。王大虎三犯的往來公文我來應付。”

 她還得寫個彙報給京城呢,這是重犯,抓著了得判個死刑,但是現在人死了,得有個說法。現在案犯伏法了,她就得把前因後果都寫明瞭,她也不打算為常校尉隱瞞,常校尉就自求多福吧。

 此外還得再補一個結案通報給南府和州里,告訴他們兇犯伏法,大家可以先放心了,不要耽誤了秋收。同時再告一狀,說明她這兒的秋收也被耽誤了一點,她正在“勉力補救”。

 諸如此類,她早就幹得十分順手了。

 心裡又盤算了種麥,以及要與蘇鳴鸞、阿蘇洞主再協商一下山上種麥的事宜。她打算教她們,同時向朝廷說明一件事:瑛族人不是瞎子,看到山下推廣了麥子,他們難道不好奇?不會模仿?

 這事兒是攔不住的,不如就趁此機會做個人情宣揚一下王化。

 打著腹稿,祝纓對顧翁道:“顧同好好的,不必擔心。”

 顧翁老老實實地說:“在大人手裡,小老兒是放一萬個心的。”

 祝纓看看他,又看看旁幾個鄉紳,心道:這恭敬來得有點奇怪。她對顧同道:“好好陪陪你阿翁,別叫他再擔心了。”順勢讓大家都散了。

 趙蘇等人也散了去,祝纓叫住了他,道:“你的行李才收拾了一半吧?鳴鸞下山的日子也被秋收打亂了,這個月索性不幹別的了。著緊些,我給你收拾行裝,收完秋糧你就得動身了。”

 “是。”

 祝纓這才派小吳:“你出去打聽打聽,今天的人都有點怪。”

 小吳奇怪地問:“哪、哪裡怪了?小的沒發現呀。”

 “看我的眼神有點兒怪,去打聽。”

 小吳摸不著頭腦,出去打聽了好幾天才有了眉目——比起仔仔細細地寫明“流放犯的待遇以及以後可以有的生活,如何迴歸正常”那一長串,百姓們更津津樂道的是那句“是龍,給我盤著,是虎,給我臥著。”

 祝纓讓高閃等人懸屍示眾,本意是安撫百姓、震懾賊人,使賊人害怕進而不在福祿縣犯案。

 不想屍體吸引眼珠,高閃等人一番口沫橫飛的描述又更讓人像聽了一篇劍俠的傳奇故事。百姓平日也沒什麼娛樂,秋收累個半死,聽個故事實在提神。

 暢快極了。

 顧翁等人於痛快的故事之外又有了一點額外的體悟,越發的老實配合了。

 祝纓此時已發完了文書,又收到了第一批文書的回函,南府與魯刺史那裡都說知道了,讓她有了眉目接著彙報,案子如果遇到了難處趕緊開口,別鬧出大事來不好收場還要耽誤秋收。思城縣令來函致歉,並且表示會與常校尉好好溝通的。

 她現在正等著各地方的第二封回函。

 小吳回來之後一套講,祝纓道:“原來是這樣?”

 小吳道:“大人,您就是脾氣太好了,但凡稍微露一點兒本來,就夠他們開眼的了!”

 祝纓道:“哪有這麼容易的?我是來種地掙錢的,又不是來殺人的。”

 小吳一噎,心道:大人真是太慈善了!

 童波拿了邸報過來:“大人,今天的邸報。吳頭兒,你幹嘛呢?傻了?”

 小吳笑罵:“滾蛋!”

 祝纓掃了一眼邸報,道:“你去把小江叫來。”

 小吳自己“滾”了:“是。”

 祝纓又吩咐童波:“去將司法佐等人也請來,都到前院集合。”

 “是。”

 小江就在衙門裡,來得很快,祝纓將邸報往前一報:“看看吧。”

 小江遲疑地看了一眼,祝纓點了點其中兩行字,她才找到要看的內容——大理寺設了女仵作一職,並且建議各州、府有條件的都設一名女仵作。

 “這……這是什麼意思?”

 祝纓道:“以後幹你這一行的人會很多,不在縣裡,你還可以去府裡、州里。”

 小江想說,那些地方人家有門路呢,不過轉念一想,那又如何?

 她說:“這一定是大人的主意!”

 “我現在可管不著大理寺了。”

 小江笑笑,心道:我才不信呢。

 祝纓道:“你想栽培小丫?”

 小江試探地問:“您答應嗎?”

 祝纓道:“我答不答應你不都幹了嗎?硬帶著她往前蹭呢。想聽就站直了身子認真聽,別縮頭縮腦跟做賊似的!”

 “哎!”小江答得又脆又快。然後又問:“聽說要種麥子了,還要教授種植之法,要編歌嗎?”

 祝纓道:“今年先不用,讓鄉紳們先種,看有沒有要調的地方。明年定了稿子再唱。”

 “好!”小江道,“我去告訴小丫。”

 “她大名是什麼?”

 “沒名兒。”小江說,“賣來賣去的粗使丫頭,沒有大名。”

 “姓什麼?起個吧。”

 “姓也總是改來改去的。沒個準兒。”

 “那就定了個,定下來了告訴我,記個名。”

 小江認真地問:“您辦事一向有主意的,可這又是為了什麼?”

 “女仵作有了,女監有了,女衙差也可以有,”祝纓說,“得有個名兒。”

 “那我問她想叫什麼。”

 小黑丫頭也不知道叫什麼好,倒是想跟小江一個姓,都託給了小江。又說:“我跟著娘子叫!娘子,你大名叫什麼?”

 小江也沒給自己起大名兒,要不她叫大娘,小丫叫二孃?又不太像。她想了一下,道:“我想叫士。”

 “啊?”

 “哦,連著叫有點怪。”

 最後索性又翻書,隨便指了個字,給自己取名叫“江騰”。小丫頭:“這也太不講究了,我不要這樣。”

 “那要叫什麼?”

 小丫也想不出來,悶悶地道:“不知道。我不要隨便叫個名字。”

 “江舟吧。”

 “粥?”

 “就是船。”

 “嗯,也行!”

 倆人的名字就這麼定了下來。

 小江匆忙去報告祝纓,祝纓順便將她們倆也加入到了旁聽的隊伍裡。告知他們,完糧入庫、麥種播下之後,都得跟著學查案!

 司法佐等人滿心高興,能學到一半兒,不不,兩三分本事也夠使的了!

 祝纓道:“且慢高興,差使要是辦不好,也是不能學的。”

 衙役們道:“大人放心,今年的秋稅一定收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