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

    “你既言當地豪強多以子弟任官,何不見一人官居高位?若此地之豪族果有這等勢力,怎能甘使家人久不升遷,忍受那微薄之俸呢?”禮部尚書看看眾人,也都點頭肯定。

    衛懷陷入苦思之中,可夏元龍卻應勢站起,說道:“大人們難道忘了王爺不成?郡王身為一方重臣,兵鎮南京,地方之族必不敢明中作梗,不過與官府中人相勾結。大人這話不正好證明豪族不滿低俸,因而謀取別利嗎!”

    整個議政堂霎時鴉雀無聲。這句話如同利劍穿心,堵住了所有人的嘴,也衛懷亦自覺深愧不如。

    “好,”御史大人有些緊張了,“那此事先不急著談,所謂‘別利’究竟何事?可有真憑實據?”

    楊懷繩想起身答話,但被夏元龍一下子緊緊按住了。

    “二位兄長好好聽罷了,萬一說錯了話,局面把握不住,可就麻煩。放心吧,只我的本事,足以應付。”夏元龍壓低了聲,朝衛、楊二人說道。

    “怎麼了?可是江郎才盡,答不出來了?”御史逼問道。

    夏元龍馬上揚起頭說:“還談別的作甚?諸位大人若回駁不了‘豪族與官府相勾結,為子弟謀職’一事,那就說明施行此策實為當前之要務!”

    “此話不妥!”正當場面僵持之時,一位吏部尚書又出來說道,“就算真有勾結謀職一事,那各地或輕或重都是有的。可如其情不重,就沒有施行此策的必要了。故需問你他們謀了多少利嘛。”

    夏元龍見他們仍逞辯術,且死不罷休,遂意欲佯為弱勢,以為誘敵深入之計。他便來了個佯輸詐敗,故作強辯道:“不管謀多少利,他總歸是謀了利的……那……那大人覺得怎麼才算重?”

    楊懷繩緊張地都將手心捏出汗來,心驚膽戰地望著他;衛懷則笑容滿面,不慌不亂。

    那位吏部尚書見他言語支吾,趕忙乘勝追擊:“夏‘學究’,怎麼能以‘總歸’糊弄過去呢?我看必得擾亂生民之存活、抗法度以致官府難制者,方可道當前要務。但你有這般證據嗎?別告訴本官,你那些話都是胡謅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