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959章 生活模式最重要(第二更)

    “當初不曾想過,棉花的作用竟如此大。”李成器還記得棉花種子是他給弄到的。



    大唐有錢人把棉花當花養,同時又知道白疊子是由棉花製作而成,卻沒人種。



    一者不會種,二者是佔用用糧田,二覺得不如養蠶和種麻,習慣了。



    直到現在,百姓終於明白棉花能夠用來做什麼了。



    棉布倒是其次,最好用的是拿棉花當保暖填充物和製作棉線縫衣服。



    皮衣暖和,皮少,衣服貴,又是軍械製作的材料。



    “尤其是蓋的被,比絲綢沉,但比皮子輕,又保暖。”



    李成器提到被褥,夏天他也蓋一個薄的棉被。



    “今年收穫之後,把棉花種子帶到西北地區,當地種植、收穫、紡織,那裡有百姓。”



    李易不想在大唐好的地推廣棉花種植,一旦放出去,大家保證會覺得糧價變低了,不如種棉花。



    糧食價錢再低,也得讓百姓種,或者種植其他經濟作物,不包括棉花。



    如甘蔗、油菜、芝麻,取糖、取油。



    “可耽誤種糧?”李成器擔憂那邊的地方種多了棉花,糧食不夠吃,那裡打仗,後面運送糧草成本高。



    “收攏外部部族的人,給開高價,讓他們補充,他們放牧過程中有空閒時間。”



    李易對此早有準備,大唐的邊關亂,一些部族當牆頭草,隨時可以叛變,隨時又能歸順。



    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叛和降是形勢所迫,不管是那一種,他們始終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只在於打不打仗的問題,有的小部族不想打仗,給人家當炮灰死了不值得。



    沙陀族是其中的代表,他們原來距離吐蕃近,吐蕃要求他們打大唐。



    他們一看情況不妙,趕緊跑,歸順大唐,然後在一個角落裡待著繁衍生息。



    歷史上他們繁衍著就變成國家了,別人都打廢了。



    欲讓各部族真心歸附,必須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



    牲畜可以繼續養,再有土地種作物,作物的收入穩定,有了地和房子,他們不需要叛。



    還有處在李易那時蒙古地方的各族,他們整天就吃肉、喝奶、喝茶、喝奶釀製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