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446章 紙幣興起假難作(第五更)

    “夥計,面錢收了。”長安城外路邊陰涼處的小攤上,一個人剛吃了一碗過水的炸醬麵,喊夥計。



    其實掌櫃和夥計就一個人,用高粱磨粉製作麵條。



    路邊都是摘到的扁豆剁碎了做的醬,在外面給路過的人煮麵吃。



    麥子面的不做,貴,吃的人少。



    他過來伸手:“四錢。”



    “給你五錢,你找我一錢。”吃飯的人遞上去一張五錢的兌換券。



    擺攤的人拿起來看看,從面前的麻布口袋中掏出一張一錢的兌換券遞過去。



    吃飯的人收了,雙方交易完成。



    今日是七月十五,中元節,晚上會很熱鬧。



    距離李家莊子拿出兌換券才六天,算上當天。



    兌換券在長安城便流行開來,李家莊子出去買東西,一概給兌換券。



    還有人想用銅錢和絹帛來換,李易不換。



    換了的話,對方本來要買東西,換完,直接用兌換券買,享受優惠,莊子吃虧。



    不過莊子在報紙上打了廣告,要採買許多東西。



    每樣的東西給出價格,不管是個人,還是商戶,送過來同樣的價錢收。



    什麼魚了、陳醋了、小米、高粱米、牛馬的草、新鮮的蔬菜、乾的菜、豆子、豆餅……



    一般的穀物類屬於大宗交易,一次買很多。



    像蔬菜,百姓種了,一家家拿過來,給的錢不如自己單獨賣,卻需求量大。



    黃瓜挑長大的,一天摘完運過來,直接換成兌換券,自己賣可賣不動。



    同時莊子再次收泥巴,製作陶器的泥巴。



    武功縣的窯成了李家莊子的,如李易所說,把上層的換掉,中層的警告,下層的給加工錢。



    派了幾個莊子上的人在那裡監督,要燒更多的陶器。



    其他的窯在燒瓷器,從李家莊子買釉,然後裝船運往大唐各地。



    另有人到長安從莊子買釉,帶回去燒。



    武功縣的窯一直在燒陶器,主要是罐子,積攢了很多,開始與百姓交換。



    百姓們明白是啥意思,再過一段日子,地裡的菜該換成白菜了。



    趁著現在,趕緊製作鹹菜,不然冬天沒菜吃。



    同時也買來青菜自己晾曬,等冬天用水泡了做菜。



    各種買賣中,李家莊子到今天為止,放出去五萬緡的兌換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