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139、豆花燒腦花(二更合一,234w營養液...)

    近些年中原的氣候大致是溫暖的,但出現了一些,隔一兩年就往下拐一下,給中原各國一點小小的冬季震撼。



    楚國不如趙國那般靠北,但習慣了在郢都的生活,貴族們北遷到江淮平原的時候,冬季總是覺得有些不好過。



    穿絲綢衣服涼了,若遇上下雨,冷颼颼的更是難受;穿毛皮衣服又熱了,悶著讓人心發慌。真是令人難受。



    楚國祖地原本在長江以南,所以衣袖和衣襬都非常寬大,就為了通風。



    現在他們到了江淮之地,冬季那風一吹,冷風嗖嗖嗖往裡灌,絲綢裡衣得穿好幾層。



    若現代人來到了如今的江淮平原,會驚訝於氣候的溫和,表示連羽絨服都不用穿,裡面一層針織衫,外面一件風衣,就足以過冬。



    但北遷的楚國貴族著實這麼多年了都沒能習慣江淮平原冬季的氣候,更何況這些年氣候的小波動,更令人懊惱。



    呂不韋帶來的棉布,正好彌補了他們的需求,得到楚國貴族的一致熱捧。



    至於“秦國”特有什麼的,他們可不會想什麼“資敵”的事,反而越是他國獨有的東西,越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地購買。



    朱襄系統出品的棉花是後世經過多次改良的優質中絨棉品種;雪姬製造出的紡織機,紡織出來的棉布質地細密。兩者相加,連原本時空中明清時期那些土棉布都無法比擬,達到了“洋布”的程度。



    楚國貴族摸著柔軟結實的棉布愛不釋手,特別是習武之人,更喜歡這種易於吸汗的布料。



    夏穿絹絲冬穿棉,就成了楚國貴族的共識,連中原五國都颳起了棉布風。



    魏國和韓國面臨秦國兵災,上層貴族們也不忘記爭相高價購買棉布,炫耀自己的新衣服。



    前線將士的戰死和後方貴族的醉生夢死向來同時存在,並不值得多費筆墨。



    與吳郡隔江相望的廣陵(揚州)一城在楚懷王時修建,依託長江和邗溝(溝通長江和淮水的古運河)航運灌溉便利逐漸壯大。



    吳越之地被秦國所奪,楚國駐兵廣陵,依託長江天險防備秦軍,但廣陵和吳郡的貿易卻沒有任何限制,反倒因為秦國開發吳郡而更加興盛。



    商人們總是追逐市場“風口”的。秦棉如今就是楚國市場的“風口”。



    長江上南北往返的商船絡繹不絕,秦楚兩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暗中收受好處。



    李牧統計完今日秦軍收受的“犒勞”,道:“修理戰船的錢賺夠了。”



    王翦見著李牧這一副商人做派,實在是有些難以接受。



    作為十分傳統的秦將,王翦已經習慣了秦王給多少兵就用多少兵,給多少錢糧就用多少錢糧,頂多城破後大肆搜刮的作風。



    李牧在這方面簡直不像個將領,而像一個精明的商人,從補充兵源到自籌錢糧,若不是朱襄和公子政在吳郡,王翦都擔心有人說李牧要造反。



    王翦提醒過李牧。李牧先驚愕了一會兒,然後苦笑說“窮怕了”。



    李牧立刻給秦王上書反省,請秦王派人來監督。



    當時秦昭襄王正在病榻上,聞言後寫信罵了李牧一頓。



    趙王容得下你,寡人難道容不下你?寡人的後繼者也都能容得下你!且自主行事!



    李牧看到秦昭襄王的信後沒有鬆一口氣,他雖然行事上仍舊自主性很強,但每次行動之時,都會將自己要做的事詳細寫下,遞送給秦王。



    按照朱襄所說,這就是“定時報告很必要”。“定時報告”中如果夾雜一些私人信件,就更讓君王放心。



    所以朱襄和他都得到秦王允許的“自主行事的權力,從子楚等人悄悄傳來的密信,兩任秦王都對朱襄和李牧,比對那些沒有自主行事權力的郡守們更信任。



    朱襄此手,是從雍正和寵臣滿保的信件中學來的。



    閩浙總督滿保每次給雍正遞摺子說軍政大事時,都會夾雜廢話摺子,即後世網絡上熱門段子“荔枝好吃芒果好吃皇上吃不吃”。



    滿保作為清朝難得重視沿海防線的能臣,在南部沿海增加了一千多炮位,鴉片戰爭時都靠這些老舊炮臺打仗,寫這些摺子當然不是犯蠢。



    權力越大,就越不能只寫冰冷的報告。君王給了你很大的權力,就是與你關係親密,這時候與君王拉拉家常,說說廢話,才能增進感情。



    李牧從朱襄這裡學到了一手,現在交給了王翦。



    他命令秦軍放心大膽地收商人給的賄賂,然後如實上交,他會用這些錢財改善兵卒生活。



    兵卒們都很信任李牧這個從來不克扣糧餉的將領,乖乖照做。



    李牧將收受賄賂的名單一式三份,一份存檔,一份給嬴小政,一份和部分特產一起遞送給秦王柱。



    這不僅是他與秦王“拉家常”,也是將“汙名證據”遞送給秦王。



    朱襄提醒他,將領要學會無傷大雅的自汙,收受商人賄賂正好就是“無傷大雅”的自汙,就算被人知道,頂多就是遷官免職。



    王翦在李牧這裡學到了自汙,但還沒學會怎麼做生意。



    做生意什麼的,他真的不擅長。他能不能只領兵作戰,打完仗就回家享受榮華富貴?



    李牧這是奔著武安君去的嗎?他怎麼覺得李牧這是奔著相國去的!



    這一手盤活吳郡和秦國舟師的本事,李牧你去當相國都綽綽有餘了。



    李牧只面無表情告訴王翦,這都是被逼出來的。



    趙武靈王建立雁門、雲中、代三郡抵禦匈奴,李家從此在三郡世代為將。但趙國的主要精力都在中原,兵糧都緊著中原。他在雁門為將時,正好處於胡人壯大之時。



    除了匈奴之外,因在匈奴之東而被稱為東胡的草原遊牧部落也十分強盛。匈奴和東胡在水草豐茂時相互爭鬥,冬季水枯草黃時就結伴共同北下入侵中原。



    李牧面對如此強敵,兵不夠糧不夠,沒點經營的本事,怎麼守住雁門、雲中、代三郡。



    王翦一邊苦哈哈地跟著李牧學他不擅長的東西,一邊開玩笑道:“等你把雁門、雲中和代三郡經營妥善,那北方三郡豈不是成了你李牧的封地?你確定那時趙王不會殺你?



    李牧繼續面無表情道:“那時你恐怕正好奉政兒之命前來伐趙。政兒不是說了嗎?要用離間計殺我,大約就是以此為藉口。”



    王翦大笑,被李牧比下去的苦悶終於消解。



    看著王翦大笑,李牧踹了王翦一腳,然後心裡忍不住嘆氣。



    雖自己已經不在趙,卻看到了自己若在趙的窮途末路,他心情十分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