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薇筱語 作品

第九百六十七章 理解他們,才能走近他們

      自己好像是該好好站在母親的角度去理解她了。

      劉星霆招呼大家,“吃菜,吃菜,邊吃邊說。”

      鄧煜冬許是說得入戲了,隨便夾了點菜塞進嘴裡,還沒有咀嚼完全,就開始含糊不清地繼續說了:

      “‘農村’真正的意義是指,生活在傳統中國社會基層的鄉民們,延續著相同的自給自足的耕作模式,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和繁衍生息,逐漸形成村落、鄉鎮。

      這樣的生活方式導致了,一個村落

    裡,幾乎所有人都認識,因為彼此熟悉,所以做事不理,只按規矩,並且不接受新的事物,這也就構成了中國鄉土社會特有的本色。

      在這樣一種鄉土氣息的基層社會里,除了我們之前提到的‘所有人都熟悉’之外,還會衍生出來怎樣的社會關係呢

      答案就是‘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並不是我們字面理解的階級差異的意思,我認為這是一種常見但又很複雜的社會關係,不是簡單的一個概念就能定義清楚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專家把這種社會關係分解成了四層問題:一個人的社會關係網是怎麼形成的,這種以個人為中心的關係網產生的特性是什麼,處在這種關係網中心的人,又具有怎樣的性格,以及如何保持這樣的關係網正常運轉。

      先來說說第一層,一個人的社會關係網是如何形成的

      實際,每個人都不可能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人,在我們的身一定有各種各樣的標籤。

      比如,小明是一個父親,但他也是一個兒子,也會是一個丈夫,同時也是一個長輩……這些身份標籤,便是小明與人,與社會的聯繫,但無論是哪種身份,小明和所有人之間的聯繫,都是以他自己為中心,然後再向外不斷的輻射,最後形成一個龐大的社會關係網。

      那麼我們又是怎麼以自己為中心,向外輻射的呢這其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關係,那就是夫妻關係。

      一男一女,因為婚姻走到了一起,那麼在離婚還不流行的年代,他們就是彼此要陪伴到老也是互相最親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