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 作品

第184章 我家主人姓趙

    都說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可是問題的關鍵之處在於,專業的人在哪兒?

    農家早在東漢中期以後就因為儒家所謂的“重農抑商”而迅速衰落了!

    因為儒家所謂的重農,其實是將大部分的重稅加在了農的身上,抑商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那種抑——

    偏偏農家講究的是農本商末,《呂氏春秋》關於農家的部分還提出來了統一度量衡以避免商業投機,甚至要求在每年的仲春和仲秋兩個月,由國家統一組織人力劃齊度量單位,統一衡稱,平整量器,修正溉具。

    真要是按農家學說提出來的這些規矩去辦,那特麼不就成了連自己家的商也一起抑?想要讓正人君子們損了自己的利益來提高那些泥腿子的收入?

    然後,以耕戰為核心的農家就涼了,涼到連創始人許行所著的《神農》二十篇都失傳了。

    省略掉肯定會有某些沙雕叫囂著不差那兒起點幣、不可描述、甚至有可能會引發河蟹降維打擊的幾萬字內容之後,進入賢者模式的趙桓感覺很頭疼。

    “農家?”

    如同被灌溉過的鮮花一般嬌豔的林才人一見趙桓頭疼的模樣,便忍不住說道:“妾身在孃家時,曾聽家父說過,說是離太原清徐縣不遠處有座馬名山,山腳處的百姓種出來的糧食,產量比其他地方種出來的糧食要高許多。

    家父曾經特意帶了金銀珠寶前去求購種糧,但是種出來的糧食卻沒他們的收成好,妾身當時也就沒太放在心上。

    直到妾身進宮之前,才聽家父說,他曾趁著去收購種糧的時候跟那邊的百姓在一起喝酒,那裡的鄉民酒後失言,說這種子倒沒什麼不同,只是沒了山中人的指點,其他人便種不好這糧食。這些人莫非就是農家傳人?”

    產量,山中人,兩個關鍵詞連在一起,趙桓頓時便來了精神。

    這才是正想吃個銅鑼燒,天上就掉下個黏豆包!

    “對了,妾身孃家的六個哥哥都曾跟著家父去過馬名山,他們肯定知道那些人所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