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 作品

第183章 繼續折騰

    趙桓之所以忽然想起來要修訂遼史,除了要收買遼國遺民的民心以及接收遼國的遺產之外,還因為趙桓忽然想起來狗中哈士其的歷史書——

    哈士其不僅論述了哈士其對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影響,還堂而皇之的論證出伏羲是哈士其人,甚至連夏、商、周的創立者以及贏胖子也都是哈士其人……

    關鍵是還有很多沙雕相信這種屁話,抖陰上還有傻逼說高仙芝率十萬大軍結果**xx帝國血虐。

    趙桓覺得既然以後世的網絡之發達都能出現這麼多沒腦子的玩意,沒道理遼國的遺民會比後世的沙雕網友們更聰明——

    而且趁著現在修遼史,拿到後世就是妥妥的鐵證,就算子孫敗了家,這本《遼史》也是妥妥的自古以來……

    但是對於李綱等朝堂上的大佬們來說,趙桓這種想一出是一出的玩法就很操蛋,因為太掉頭髮——

    官家說要永不加賦,官家說要廣建社學,官家說要用“四格八法”來考核官員,官家說要修訂《大宋律》,官家說要修長城……

    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有哪一件是容易的?

    就像是永不加賦,看起來只需要一道詔書就解決了,全天下的百姓可以敲鑼打鼓齊歡慶,可是實際上呢?原本的賦稅收入會不會受到影響?如何保證落實?

    還有廣建社學——汴京城鋪開的速度自然是最快的,可是其他地方總要一個一個來吧?推而廣之,十幾個路的地盤,哪個能多建哪個能少建?先生從哪兒來?先生的待遇該怎麼算?

    就連官家登基之初就提出來的四格八法考核法,同樣也沒有那麼容易就能落實好嗎?從開始折騰到現在也有差不多大半年的時間,連汴京城的官員都沒考核明白呢,還指望考核全天下的官員?

    就像吏部扛把子李若冰說的那樣兒,真要是嚴格按照四格八法來考核,整個朝堂上都得宰個七七八八,弄個萬人坑倒是差不多夠用了,可是空出來的官位又上哪兒找合適的人來頂上?

    現在官家又說要修《遼史》……

    關鍵是官家不僅僅只是要修訂《遼史》,還要求在《遼史》之中突出遼國是怎麼來的?遼國又是怎麼跟大宋親如兄弟的?遼國又是怎麼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