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17章 正式開工!

 第417章 正式開工! 

 實際上,早在1904年,德國力學家路德維希·普朗特(不是那個研究量子力學的普朗克,儘管兩個人都是德國人並且大致生活在同一時代)就在圓柱繞流附面層實驗中發現,可以通過主動抽吸附面層來延緩氣流分離。 

 只不過一直到眼下這個時候,還沒人認真地考慮過要把這個原理應用到壓氣機設計領域中來。 

 包括麻省理工的一些前沿實驗室,也只是提出過相關的可能性,並且陸續開始進行一些機理和可行性層面的研究。 

 所以也不能怪劉永全等人之前沒往這個層面去想。 

 常浩南之前畢竟是以“算例”的方式引出了這個超高負荷吸附式彎掠聯合前緣邊條葉片,並沒有提到過這個東西的具體應用場景,以及基本原理。 

 而且說實話,對於當時坐在下面的絕大多數聽眾來說,僅僅理解那個葉片設計過程中的數值計算方式,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能像劉永全這樣搞出小半本筆記的,更已經是各中翹楚了。 

 來不及多想也很正常。 

 “附面層抽吸可以將壓氣機中的高熵低能流體抽走,而壓縮前初始流體的熵值越低,在多級壓氣機中對相同質量流體提升相同的壓力所消耗的功就越少,壓縮效率也隨之升高……” 

 “這是卡門動量方程的公式,甚至無需計算機進行輔助,只從理論層面進行推導,我們就可以發現,在附面層附著良好時抽吸,下游某位置處動量厚度的減小量和抽吸位置處的減小量相同;而在附面層近分離時抽吸,下游某位置處動量厚度的減小量與抽吸位置處的減小量相比被放大了一個指數倍……” 

 附面層抽吸的基本原理並未突破大學本科普通物理學的內容,即便涉及到工程應用,眾人在常浩南的一番解釋之下也很快理解了接下來需要做什麼: 

 “所以我們必須要找到附面層發生流動分離的具體位置,這樣才能……儘可能的提高單級壓氣機的效率?” 

 “沒錯。” 

 常浩南欣慰點頭: 

 “這個技術目前有兩個應用方向,一是我剛剛說的,高切線速度的吸附式壓氣機可用於軍用的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上,用一級吸附式風扇代替原來多級風扇,從而減輕風扇重量,實現更高的推重比。” 

 “二是低切線速度的吸附式壓氣機,可以應用在大涵道比的渦扇發動機上,在相同壓比下實現葉尖切線速度和轉速的降低,改善發動機的振動特性以及聲學性能,當然,這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是以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