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下)

 閻忠誠不愧是國內計算機仿真領域的早期探索者之一,儘管由於之前長時間接觸不到國際頂尖的經驗而有點被時代甩開了,但真要做起來,也仍然能把工作梳理得條理清晰思路明確。 

 這一大段話先是把徐洋說得一愣,然後迅速激發了她的鬥志。 

 主動提出幫忙卻不被需要,對於徐洋來說絕對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 

 “雖然目前的軟件和算法都不支持這種複雜多物理場的模擬,但還是有不少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這個問題的……” 

 她本以為自己拋出這個話題之後可以吸引到其它人,尤其是常浩南的好奇心。 

 但大家似乎都對此反響平平,而正主更是低頭無意識地擺弄著筷子在那愣神。 

 最後還是閻忠誠接過了話題才沒有冷場: 

 “我知道應該怎麼把這些問題拆分成普通的單場或者雙物理場耦合去解決,但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來進行建模和寫代碼,對計算量的硬性要求反而沒有那麼高。” 

 “這……” 

 徐洋有點沒想到,面前這個看上去有六十來歲的人竟然還有這種能力。 

 她實際上是個很純粹的人,因此頓時對閻忠誠肅然起敬: 

 “您對多物理場建模這方面也有研究?” 

 “談不上什麼研究,我在英國訪學的年代還沒有這些技術,所以也沒學到。” 

 閻忠誠說到這裡,把目光投向了徐洋的旁邊: 

 “實際上這還要常浩南同志在之前對渦噴14的設計改進工作中留下的經驗,以及完整的筆記,我這段時間也算利用職務之便,經常拿過來看和想,也就逐漸領悟了些更進一步的東西。” 

 “常博士?” 

 這倒是有些出乎徐洋的意料之外了。 

 常浩南的水平她當然是清楚的,但自己有能力是一回事,能教導或者啟發別人是另一回事。 

 實際上,往往越是天才的人,越是不擅長這方面。 

 類似於讓喬丹去當教練—— 

 你只要起跳,然後等對手落下去再投籃就可以了。 

 本來正在神遊的常浩南突然聽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便下意識地抬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