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223章 董狐直筆

徐鶴見他一副言之鑿鑿的樣子,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又說了一段《左傳》裡的內容:“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



聽到徐鶴這番話,歐陽俊有些懵逼。



其實,這兩段話,都是出自《左傳》,而且是聯繫在一起的。



原文是:“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宣子曰:「嗚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趙穿逆公子黑臀於周,而立之。壬申,朝於武宮。”



這個故事其實很有意思。



大概翻譯過來就是,董狐是春秋時晉國的史官。《左傳》宣公二年記載,晉靈公聚斂民財,殘害臣民,執政大臣趙盾多次勸諫,靈公不但不改,反而想害死他。



趙盾只好逃亡。當逃到晉國邊境時,其族弟趙穿帶兵殺死靈公,於是返回繼續執政。



董狐記載道:“趙盾弒其君”。



趙盾那個委屈啊,於是辯解,說靈公是趙穿所殺,不是他的罪。



董狐說:“子為正卿,說是逃亡但還在國境之內,而且事發後你不討伐趙穿,那始作俑者不是你又能是誰呢?”



由此,還誕生了一個成語【董狐直筆】。



如果從後世的角度來看,趙盾著實有些冤枉。



但當時的史官,都是以禮儀違合作為依據的。



所以孔子讚揚董狐“古之良史”時,也對趙盾嘆息不已,說他如果當時離開了晉國,那也就不會被記成【弒君】了!



趙盾是“古之良吏”,董狐所以能夠直筆而安然無恙,還得到千古名聲。



其實,要想秉筆直書,並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同樣是在春秋時代,齊國大臣崔杼縱容旁人殺死君主莊公,齊國史官也這樣記載:“崔杼弒莊公”。崔杼惱羞成怒,將他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