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121章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見證了一千多年前的一段國仇家恨,如此重逾泰山的至寶卻被夷州幾個別有用心者主動送到小日子展覽。



小日子與我們之間有著同樣的國仇家恨。



顏公自己定然無法想到,時隔千年,他的祭文還能見證賣國賊的醜惡嘴臉。



這讓人不禁想起來前面奸相盧杞惡意構陷讓顏公身赴險境時,另一宰相李勉對德宗的勸告:



失一元老,貽朝廷羞。



時過境遷,千載悠悠,以國重寶媚外,何不以溺自照?】



眾人首先回頭去看他們的陛下。



李世民耳根微紅,振振有詞道:



“朕乃愛寶心切!後世不亦有說,紙壽僅千年。”



“若無朕之愛惜,寶帖或喪於戰火,辱沒於賊人之手。”



“大家愛惜國寶,當受讚譽!”



長孫無忌跳了出來。



外戚之輩!魏徵心裡吐槽一句,隨即也不再在意。



貞觀臣子也多是比較驚訝,畢竟陛下如今還是龍精虎猛,驟然提起陪葬云云,便忍不住讓人多看兩眼罷了。



更為關心的還是這《祭侄文稿》的遭遇。



魏徵皺眉,直覺得這後輩看來亦有自己的難處:



“看來即便過千年,寡廉鮮恥之輩亦不少也。”



“此顏公稿,文有悲憤,字字泣血,以此媚奴,數典而忘其祖。”



“夷州……”李靖坐的位置離地圖頗近,伸手便能觸碰到:



“陛下欲揚海軍,當取夷州珠崖。”



後世地圖之精確,匪夷所思,故而李靖依其而算,從泉州至夷州不過四百里遠。



侯君集跟上老將軍的想法,接著道:



“且從這夷州往東北,海上每隔二三百里便有島嶼,或可為中繼,而趨倭奴國。”



李靖捋捋鬍子感覺這思考的有點遠,但亦不失為一個方向。



從去歲新設海政起,各州便有張貼告示便尋造船大匠欲圖海船,明州與登州萊州等地也有了新的調命。



至去歲冬,將作監的中校署增設一位中校令,下轄二丞十監作,掌供海師諸事。



杜如晦對這些清楚的很,同樣點頭:



“海師今歲新設,用取夷州,恰如其分。”



……



對於《祭侄文稿》,張飛的感嘆簡簡單單:



“這後世,寫字還怪好看。”



“俺有空也要練書法。”



糜竺笑道:



“這歷代書法之變,看來亦暗含科學之道。”



“造紙之術愈好,紙價愈低,識文寫字之人方有餘裕精研書體。”



張松對此感慨頗深,拿起面前的一疊紙用手指撥了一下,感受著手感道:



“若非主公入益州,我等何從得知好紙之便利?恐還為竹木簡牘之累。”



雖然早就知道京城有一位寫字很好看的大家蔡邕,但對於絕大多數只能用用得起簡牘,咬咬牙才能用得起絹的人來說,買不暈墨的左伯紙練書法?多多少少有點奢侈了。



糜竺笑眯眯:



“紙乃佐世之物,能興文,能利民,能開民智,能造社稷,亦能滅敵討賊,後世之讚譽,名副其實。”



早就對紙的前景有所預判的孔明徐徐出了一口氣:



“這唐有顏真卿,何其幸也。”



劉備搖頭,看著孔明真誠道:



“百年遺澤,顏真卿乃唐應得之人。”



“吾逢亂世,遇孔明方可嘆,何其幸也!”



兩隻手握在了一起,孔明暢快一笑:



“主公何必自謙?”



“亂世梟傑何其多也,存仁德察民心者,何其少也?”



劉備拍拍孔明的手背,感慨道:



“此乃備立身之本,亦乃後輩偏愛之本,不敢忘也。”



法正在一邊笑道:



“如今既有良紙,亦有裝裱技法,軍師當為後輩多留真跡。”



孔明笑著一攤手:



“此前通光幕送後輩真跡,後輩不信罷了。”



並道:“書體非亮所長也。”



“與之相較,不如為後世開科學之途,此乃足用萬世之良方,勝亮真跡千萬倍。”



“若是有生之年再能復西域,除倭患,則亮此生無憾矣。”



法正有點羨慕,自己還在為漢中之功沾沾自喜呢,人家已經在考慮……



搖搖頭,法正決心不管其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