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教育的發展

 “這幾十張紙,不能像以前那樣捲起來,折起來也不行,一名工匠突發奇想,便想到將這書籍打洞後,用線或繩裝訂起來,如此裝訂成冊。後來,我也覺得好,便開始推廣,再然後我幽州各書籍慢慢地就都採用了這種線裝裝訂。”

 “哈哈哈哈!”劉鑫高興地笑了起來:“子邑,這名工匠你要獎勵一下,作坊各種技藝,只靠你一人可不行,你得多培養出更多的人。”

 “將軍,我已經獎勵過了,我手下的工匠優秀的可不少,都是我培養慢慢出來的。這麼大的作坊,造紙和印刷都是一起的,工匠已有七八千人了,沒培養得力的下屬,我哪管得過來?”

 劉鑫點了點頭:“正當如此,還有,如今我軍領土覆蓋幽、冀、並三州,而作坊只有右北平這麼一個,顯然不夠用,不管是造出來的紙和印刷出來的書籍,都要長途運輸,耗費人力物力,你想一下,日後可能需要讓你手下得力之人,到其他地方另外建造作坊。”

 “正當如此,我早有打算了,只是將軍長期在外,都沒機會提。”

 視察了造紙和印刷圖作坊之後,劉鑫又去找荀衍,瞭解幽州的教育情況。他和荀衍聊了一個多時辰。

 經過四五年的努力,幽州各地除了代郡和玄莬郡,私塾教育已經得到一定的普及。全幽州各郡各縣均有一定數量的私塾,私塾總數量達七百多個,一個約有二三十人,有接受蒙學的幼童一萬多人。

 當然,這個數據相當於整個幽州兩百多萬人口而言,還是比較少的,蒙學教育普及程度仍是遠遠不及。只是,相對於以前,已是提升了無數倍。

 各縣的私塾均由縣裡出錢搭建課室,但講席的束脩及日常費用,一部分由縣裡的稅收補貼,另一部分由學生的父母繳納的學費支付。學費一年兩三百錢,差不多等於普通百姓半個月的收入,如今百姓生活水平提了,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也願意付錢讓孩子去接受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