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東坡書院


                 第390章:東坡書院

  中和鎮曾是古昌化軍所在地,是蘇東坡貶謫儋州居住的居所,就座落在儋州中和鎮東郊,就是這裡——東坡書院。

  現如今來看,東坡書院是一塊風景秀麗的旅遊風景點,然而,回到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那時候這個地方卻非常貧瘠。

  當年蘇軾與其子因張和被貶而被逐出官舍後,用自己的積蓄在城南桄榔林下買地結茅為偃息之所,在當地百姓及數十名學生的幫助下搭成五間茅屋,因為當時那塊地上種有許多桄榔也就是現在的檳榔而取名的“桄榔庵”,之所以起這個名字,純屬於文人的性情所為。

  由於海南當地的書生學子常來桄榔庵拜訪,其間少不了要在會客的房屋裡:“問奇請益、醵酒作樂”,東坡應海南諸位學子之邀,並取《漢書.揚雄》載酒問字的典故,便把居所其中的一間屋取名為:載酒堂。

  從此,“載酒堂”便成為東坡以文會友、敷揚文教的人文祥瑞之地。

  不要小看這個簡陋的“載酒堂”,它可在海南的歷史上有過巨大的貢獻,也是海南歷史文化的一個標籤,“載酒堂”不只是東坡先生喜歡與朋友喝酒尋樂的地方,它更是東坡先生對人生對歷史對生命大徹大悟後,傳承中原文明的一個講究所。

  因為有了這個場所,中原文明與海南本地文化才有了對接,才有了後來歷史上特別是明清兩朝海南人才輩出的繁華局面。

  東坡謫居儋州三年,對海南最突出的貢獻就是培養了幾個著名的本地學子。結束了海南不出仕子的歷史,用現在的話來說開創了海南考官的新局面。

  來自瓊山縣的學生薑唐佐,曾是海南當地有點名氣的作家,也是本地一名鄉村私塾先生。他一面教書育人賺點生活費養家餬口,一面潛心讀書,以求功名,可是,當時的海南,遠離中原文化,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海南的基礎教育太差,缺名師指點,信息也不通,結果屢考不中,聞知蘇大師落難儋州,便攜母來到載酒堂拜蘇為師,並侍奉左右達八月之久。

  還有一個是儋州本地學生名叫符確,這個人家境充裕,雖然參加科舉考試多年,卻也沒有什麼結果,可其父非常有眼光,得知蘇大師謫居儋州後,不僅在生活上經常幫點忙,而且,還運用當地關係,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蘇軾不受迫害,並把兒子送到蘇大師家中當學生。

  這倆人先後成為第一個中舉人和登進士的海南人。

  海南自西漢被中原政府置州縣納入管轄後,在東漢時被中原政府拋棄,直到“冼夫人”的出現,才重新納入中原轄區。

  海南被中原政府遺棄的650年間,自然沒有人參加科舉等考試,中原政府中自然也沒有海南人為官。